玄月扶摇 作品

第252章 李纨进门,王夫人病危

第252章 李纨进门,王夫人病危

喜庆的鼓乐声从街的那头越走越近, 间或夹杂几声鞭炮响,一群小娃娃欢快地跟着高头大马跑动,等着捡拾时不时就会撒一片的糕点糖果。

那些糕果都被裁剪整齐的蜡纸包着, 保证就算是掉在了地上,也不会脏了里面的东西。

如此细致的巧思,自然又赢得了路人的一片赞叹。

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新郎官少年俊逸,一身绣飞鱼的大红礼袍,头上乌纱鬓边簪着一朵纱堆的朱红色宫花。

跟在他身侧的是一群风采各异的少年公子,个个衣着光鲜,神采飞扬。

路上行人有认识的,都在新郎路过时拱拱手,道一声“恭喜”;不认识的难免好奇, 询问左右, “这是哪家的公子娶亲?好大的排场!”

“你不认得, 这是宁荣街政老爹的长子,娶的也不是小户女,乃是国子监祭酒嫡出的幼女。两家都是官宦之族,门当户对又是郎才女貌, 真真是羡煞旁人呐!”

正说话间, 一捧碎彩纸混杂着铜钱、糖果等物抛洒了过来, 众人纷纷低头捡拾。

得了人家的好处,无论真心假意,总要道一句恭喜。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第一次在迎亲路上洒喜的傅玉衡,就难免要被京城百姓拉出来品评一番。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 从城西出发, 绕了半个京城到了城南, 李祭酒的宅邸就在城南。

新郎官是个心怀瑾瑜的真才子,又是李祭酒喜爱的学生,自然不会得到刁难。

按规矩作满了三首催妆诗,李家鼎女眷们便把新娘子送了出来,由新娘的亲哥哥背上了花轿。

一行人鼓乐声不停,新郎官骑着马走在最前,四个轿夫擡着彩绣辉煌的花轿紧随其后。

充做傧相的年轻公子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骑马坠在后面,说说笑笑,开一些稍显过界的玩

笑。

在这样的日子里,谁也不会责怪他们不得体。

贾家举办婚礼,大半个京城的人都跟着热闹,收获了无数人的祝福,排场之盛大,比当年贾瑚娶亲时,只强不弱。

王夫人很是得意,她的儿子不管在哪方面,都得比张氏的强。

唯一让她觉得不满的,就是儿媳妇李氏的家世。

虽然贾瑚和贾珠娶的都是文官之女,但袁氏的父亲是一部尚书,李氏却只是区区四品国子监祭酒之女。

这让王夫人觉得,自己在嫂子张夫人面前低了一头,心里老大不高兴。

因着这些复杂的心思,面对前来道贺的张夫人时,她总是表现出一股别扭的得意与妒忌,让张夫人觉得莫名其妙。

不过,这个弟妹做事一向没有章法,想法也时常与常人迥异,她早就见怪不怪了。

看不懂王夫人的心思,她干脆就不费那个心神,只带着儿媳袁湘和侄媳妇孙氏一起,帮忙招待来道贺的女眷。

不管内里怎样,他们和贾政在外人眼里始终是一家人,自然不能明着闹不和,平白让人看了笑话。

一众女眷正说笑间,忽然听见大门口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众人脸上泛起喜悦的笑容,知道是新娘子到了,三三两两结伴,一窝蜂去了正堂观礼。

新郎新娘拜堂过后,新娘子被喜婆送入了洞房,新郎官还得应对一众宾客。

张夫人对王夫人说了一声,便带着袁湘、孙氏、贾敏、史鼐之妻严氏并史鼎之妻安氏,一道去了新房,陪新娘子说说话,以减缓新娘初来乍到的不安。

新郎官在外应付了一圈之后,便被族中兄弟们簇拥着来挑盖头。

在喜婆的指点下,贾珠顶着众人的起哄,用称杆把那幅绣着鸳鸯戏水的红盖头挑了起来,露出了微微低着头的新娘子。

“快让我们看看新娘子。”

“看新娘,看新娘!”

新娘子被众人催促着擡起头来,露出一张浓妆艳抹的芙蓉面。

一双远山眉,一对水杏眼,鼻头小巧,丹唇涂朱。抿唇一笑间,微露编贝似的皓齿。

贾珠都看呆了。

虽然他婚前也被李祭酒安排着,和李纨见过一面。

但那时候毕竟是未婚男女,李家的家教又严苛,李纨根本就不敢擡头。两人也只是在花园子里错肩而过。

贾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纨身上淡雅的兰花香气,萦绕鼻端,久久不散。

此时李纨彩妆艳饰,衣袂上熏染的还是旧日的兰香。曾经惊鸿一瞥的容颜,却陡然间便在脑海中清晰了起来。

——这是他的妻子,是将与他相伴一生的结发之人。

贾珠有了无比清晰的认知。

“新郎官,愣着干嘛,快饮合卺酒呀!”

同窗好友见他盯着新娘子发愣,个个挤眉弄眼,以目传情,掩唇窃笑不已。

还是堂兄贾瑚看不下去了,轻轻推了他一把,提醒他别误了吉时。

贾珠猝然回神,俊彦烧红成一片。原本的窃笑霎时明目张胆,善意的哄笑声此起彼伏。

在这欢悦的气氛里,喜婆高声叫道:“请新郎新娘共饮合卺酒,从此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贾珠赶紧执起镶嵌了红蓝宝石的金壶,往同套金杯里倒了两杯酒,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杯递给了李纨,低声道:“娘子,请。”

新娘子接过,两人挽着手臂,合卺而饮。

一时礼成,贾珠这个新郎很快就被拉了出去,还有不少宾客等着他敬酒呢。

张夫人等一众女眷就陪着李纨说话。

作为长辈,张夫人担负起了帮着李纨认人的重任,把在这屋里的一个接一个指给她,“这是你敏姑姑,这是你史家表舅母——保龄侯严夫人,这位是……”

李纨是新嫁娘,坐床之时臀不能离榻,只好一一点头致意,口中跟着喊人。

众人陪着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张夫人见始终无人来送些吃食,微微皱了皱眉,笑着叫大家散了。

等出了门之后,她招手叫来袁湘,低声吩咐她跑一趟后厨,不拘是什么东西,弄些热乎的过来,给李纨祭祭五脏庙。

成过婚的女人都知道,新娘子从大早上起,就不能吃多少东西,一天下来,那真是前胸贴后背。

八面玲珑的元春已经入宫参选去了,王夫人对儿子这门婚事不大满意,自然不会想着给儿媳妇准备吃食。

袁湘到去了后厨,自己掏了五百钱,让人下了一碗鸡丝面用食盒盛了,她亲自给李纨提了过去。

从头到尾,她并没有说一句王夫人的不好,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但李纨已经隐隐感觉到,自家这位婆母,应当是不大喜欢她的。

一时之间,新婚的喜悦也不免蒙上一层隐忧。

当夜洞房花烛,自不必提。

第二天一早,小夫妻二人洗漱过后,便到上房去给父母请安。

因着李纨是新妇,昨夜夫妻二人胡闹得有些过了,跨门槛的时候,贾珠十分体贴地扶了一把。

就这么一个动作,就招了王夫人的眼。她当即就微微皱了皱眉,扎向李纨的目光像锥子似的,让人想忽视都难。

李纨下意识看过去,看见的却只有慈眉善目的婆母,还以为是自己太过敏[gan]了,心里对婆母生出了几分歉意。

——或许婆母只是重规矩而已。

贾政有些心不在焉,喝了儿媳敬的茶之后,就借口书房有事先走了。

可他在书房只待了不到一刻钟,就在单聘仁隐晦的提醒下袖手而出,往小花枝巷去了。

等到用早膳的时候,王夫人才知道他一大早就出去了。

新妇进门,少不得要立规矩。具体就表现在用膳的时候,婆婆坐着你站着,婆婆吃着你看着,还得时刻注意着给婆母安箸、布菜、捧汤、献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