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贾蓉之母
第245章 贾蓉之母
吹完了傅悠, 贾敏又说起了傅玉衡的开门兼关门弟子红杉。
“红杉姑娘嫂子听过吧?”
“怎么没听过?”尹氏道,“那可是个有本事的,十个男人加起来, 也比不上她。”
贾敏道:“像红杉姑娘那样的女子,万年县还有一堆,傅家的出版社里也有很多自立自强的姑娘。她们的成就虽然比不上红杉,但都能自己做主。”
尹氏越听就越是开怀,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妹妹说这些,我都明白了。不管我腹中的是男是女,我都会把他教好的。”
此时此刻,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内心深处, 她竟隐隐期待自己生个姑娘, 生个和自己一样的姑娘。
她会把女儿教好, 让女儿自由自在,就像是拯救当年的她一样。
再说两人离去之后,史太君便问保龄侯老夫人,“老大的身子怎样了?”
老夫人叹了一声, 直摇头, “宫里的太医也请了, 城里的好大夫也请了,都说就这两个月了。”
或许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儿子活不长,此时真到了要尘埃落定时,保龄侯老夫人反而不怎么伤心了。
甚至于,她还有一种隐隐松了口气的感觉。
她今年也有六十了, 很多人都活不到她这岁数。
可以说, 她为长子操心, 可谓是操了大半辈子了。就算有再多的慈母之心,也很难不产生厌倦。
史太君也跟着叹了口气,询问道:“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老夫人道,“前年他病重那一回,鼐儿就暗中替他淘换了一副好板,如今已经请匠人破开打寿材了。”
至于寿衣等物,更不必多说,严氏和婆母商量过后,特意从江蜀锦局弄来了好料子,又弹了二斤好棉花,让家里巧手的媳妇做好了。@
史太君道:“能让他安安稳稳地走,也是咱们这些亲人的心意了。”
小丫头换了三四回茶,才听见外面有人禀报,说是大老爷和二老爷,并保龄侯和忠靖侯,来给姑姑/舅母请安。
忠靖侯就是史家老三史鼎,朝廷征安南时他也跟着去了,并且立下了不小的军功,得了哥三等忠靖侯的爵位。
虽然这爵位只是世袭的,传不了几代就没了。但在他们这一代勋贵里,史鼎已是最出息的了。
贾家有宁荣两府同气连枝,每当家中有大事,都是一同宴客。在宁国府宴官客,在荣国府宴堂客。
虽然这几年京城风气变化,男女大防没那么严重了,但贾家为了家族联系紧密,却始终保留着从前的宴客习惯。
史鼐兄弟帮着贾赦、贾敬等送完了宾客,表兄弟几个并贾珍又摆了一桌,热闹完了之后,估摸着女眷这边也说完话了,便回转西府。
贾赦兄弟是要拜见舅母,史鼐兄弟是要拜见姑姑,顺便接母亲和妻子回家。
史太君让人把他们表兄弟四人领进来。
不多时,便有四个中年男子鱼贯而入。
挨着贾赦那个身穿藏蓝色圆领袍,眉目精致,眼神却很锋利,留着一圈络腮胡子,配着白皙的肤色,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这就是保龄侯史鼐。
走在史鼐左边的那位,穿着绛色交领长衫,外罩同色纱织大氅,眉眼和史鼐有几分相似,却留着山羊胡,跟个师爷似的。
这就是忠靖侯史鼎了。
彼此见礼过后,史太君又拉着兄弟二人询问了几句,便起身送他们一家子出去了。
※※※
张夫人那边也送走了娘家母亲和嫂子、弟妹,正吩咐人把迎春抱回来,就见大丫鬟翠竹来禀报,“东府珍大奶奶来了。”
珍大奶奶就是贾珍的妻子孙氏,和江南甄家那位奉圣夫人是同族。
当初贾敬之所以替贾珍选了这位,就是奉圣夫人通过史太君做的媒。
孙氏不但人生得标志,手段也不弱,一嫁进来就管家,很快就把里里外外的状况给弄清楚了。
只是日夜操劳,连有孕时都没人能替她,生下儿子贾蓉之后,身子就不大好了。
听说是她来了,张夫人赶紧让请进来。
孙氏正好和抱着迎春的乳母一块进来,身边还跟着才三岁的贾蓉。
“给婶子请安了。”
贾蓉也奶声奶气地说:“孙儿给大太太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张夫人稀罕得跟什么似的,虚扶了孙氏之后,便一把将贾蓉抱进了怀里,“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我恨不得抱过来自己养。”
孙氏看着床上躺着的小娃娃,还有坐在弟弟身边玩玲珑球的迎春,半真半假道:“说不得日后还真得婶子多照看他呢。”
这话说得不详,张夫人神色一顿,连连“呸”了好几声,“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吹去。你才多大,就说这种丧气的话?”
孙氏苦笑道:“但凡人能挣过命,我又何必如此?”
可人,又哪能争得过命呢
?
她在张夫人榻前的高脚几上坐了,摸了摸儿子的脑门,“按理说,我嫁到咱们这样的富贵人家,公婆和叔婶们待我又极和善,如今又有了蓉儿这么好的孩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可蓉儿到底还小,我们家那口子又不是个能靠得住的。万一哪天我去了……婶子你先听我说。哪天我去了,我家大爷必然要续娶,谁知道后来的人是个什么性子?
若是品性好的倒也罢了,我家蓉儿多一个人疼他。万一是个面甜心苦的,我一个已经没了的人,又能怎么样呢?”
说得张夫人眼窝子也热了起来。
贾蓉还小,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只是看见母亲和太太都红着眼眶,就小大人似地哄,“给太太呼呼,给娘亲呼呼,不哭不哭。”
张夫人破涕为笑,颠了颠怀里的胖小子,笑道:“这么小就会哄人,将来还不知道要哄来多少小姑娘呢。”
孙氏忍不住道:“千万别跟他爹一样才好。”
当着长辈的面都敢抱怨,可见孙氏对丈夫贾珍的怨念极深。
人家夫妻间的事,张夫人作为隔房的婶子也不好开口,全当没听见,只是低头哄贾蓉。
“蓉儿,你看那是谁?”她指着床上的迎春和还没有名字的三郎。
贾蓉兴奋地显摆道:“我知道,我知道,那是小侄女,还有小侄子。蓉儿也做叔叔啦!”
很多大人希望时光倒流,想要弥补年少时的种种遗憾;小孩子不知愁滋味,却个个都盼着快快长大。
也是因此,许多小小年纪就做了长辈的,反而更有长辈的样子,对于几乎同龄的小辈,容忍度更高。
张夫人和孙氏都哈哈大笑。
孙氏啐道:“别听你祖父瞎说,那是你小姑姑和三叔,你是他们大侄子。”
却是贾敬逗孙子时,引着贾蓉对三郎叫叔叔,小孩子脑子转不过弯来,只当自己做了叔叔。
“啊?”贾蓉苦了小脸,“我不是叔叔吗?”
张夫人笑道:“等你瑚叔有了孙子,你就做叔叔了。”
“那瑚叔什么时候有孙子呀?”小家伙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张夫人含糊道:“该有的时候就有了。”
如今贾瑚才成婚不久,连儿子都没影呢,孙子更是遥遥无期。
说曹操,曹操到。
便在此时,翠竹又进来通报,“太太,大奶奶来了。”
“让她进来吧,正好陪她嫂子说说话。”
不多时,帘子重新掀起,走进来一个身量娇小,长相甜美的圆脸少妇,正是贾瑚之妻袁湘。
“儿媳给太太请安,珍大嫂子安。”
孙氏起身还了礼,两人相互搀扶着起身。
腊梅有眼色地搬了高脚几来,就放在孙氏身侧,妯娌两个并排坐着。
“嫂子今日的气色好多了。”
孙氏笑道:“是比前两日松快些。还要多谢弟妹送过去的阿胶,我吃着比外面买的好。”
袁湘笑道:“不值什么,我一位姨母嫁到了东阿县,那边有的是好阿胶,姨母每年都送好些过来。嫂子若是吃着好,我再送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