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泉 作品

72. 不完全清白 贩卖私盐?自谋生路而已……

    给领导班子发完工资, 西门卿又交代起来食盐的销路。

    因官山海的盐铁官营,时下的食盐官营专卖,采取的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

    西门卿开设的沧州和无棣两处盐场, 便算是民制食盐。

    在原著里, 走捷径探归七件事剧情中,朝廷用仓钞换盐引商人往边境运粮得了仓钞, 再用仓钞换盐引的政策,分明就是洪武年间开启的运粮支边的“开中法”。

    考虑到金瓶梅写宋言明的特性,时常会宋明两朝政策杂糅,全然是一个四不像了,也不奇怪。

    所以西门卿早在计划圈建盐场之初, 就已经探明,食盐买卖也遵循“开中法”的盐引政策

    官府为盐场划分销售区域,从盐场购买食盐凭证的盐引, 商人从官府购买盐引, 再持盐引前往所在盐场支盐,运往指定区域销售。

    盐场除非像山西解池盐, 产量大、质量高,需要进贡和配给少盐地区。

    除早已成名的大型盐场,一般来说, 刚开的盐场销售区域都是本省。

    因此, “沧州和无棣两个盐场的产盐, 都将销在山东本地。”西门卿道。

    “我在山东生意场上也认识些人, 已经放出消息,有那敢于冒险有拼劲的盐商,近日就会前往盐运司,求购盐场盐引, 到盐场来运盐。”

    “或也有保守些的,先到盐场来考察过,才会成交。”

    吴用不知从何说起,却觉大官人话中有话。

    直到谢希大问出:“哥哥可有去盐运司走动那一干人等,没有万两白银进袋,便是有人上门买我们盐场的盐引,他们也不会卖的。”

    要不说谢希大和应伯爵等人,帮闲抹嘴混迹妓院市井,也是扩展了见识呢。

    这都是他奉承一盐运司官员时,捧得对方飘飘然了,吹嘘在盐运司是何等威风时,亲口所说。

    西门卿是老于人情世故的人,怎会不懂这些道道儿

    但是,“不曾去走动。万两白银,可不是个小数目,再修建四个新厂都绰绰有余。我哪里有那些闲钱”

    添一添,都够再给蔡京送一次生辰纲了。

    谢希大一时没转过脑筋来,着急道:“那可如何是好盐场再晒五次盐,最多一个月,盐仓就要满仓了”

    “这时再去盐运司走动,来来回回,他们再拿乔一番,没两个月怕是卖不出盐引”

    “那我们上好的纯净精盐岂不是要”滞销盐仓

    等等这么上好的纯净精盐,岂会卖不出去

    谢希大立时反应过来。

    他本就是一个市井中混迹长大的帮闲勤儿或说无赖混混,不能指望他多正派。

    此时立马就闪出另一种思路盐运司不卖他们盐场的盐引,他们还不能自己卖盐吗

    吴用先就觉得西门卿话中有话,于是在西门卿说没有去盐运司走动时,他就反应过来可。

    只是没想到这谢子纯脑筋也算颇灵活,能反应过来大官人的意思。

    吴用对西门卿道“大官人应是给盐运司知会过,盐场本月产盐,可以开始售卖盐引了”

    西门卿很满意吴用的反应。

    不过也对,吴用虽也读圣贤书,是个村塾先生,却是能落草梁山的造反人士。

    若是一个读圣贤书的正派君子,怕就会谴责他的行径了。

    “自然知会过,且是去的公文帖子。”

    虽因盐场是他私人所有,用公文帖子有些不够避嫌。

    但谁能说盐务繁荣就不属于提刑官监察官吏的政绩范围呢

    当然,盐运司那种肥水衙门,自然是不会给西门提刑面子的。

    吴用一挥扇,神态成竹在胸“公文帖子有记档便是那边没有记档、想必大官人也记档了,程序已然合乎规定。”

    “若盐运司从中作梗,致使盐场精盐售出量少,责任便不在我方了。”

    祝实念和常峙节也慢慢反应过来,谢希大却已经跟上思路

    “那便要好生招待好那一批保守的前来考察的盐商了。”

    首先来考察的盐商就保守吗不,恰恰相反,正是最大胆的。

    大官人的话里有话,是把话反着说了。

    吴用摇着扇子,“自然要好生招待。”

    吴用胸中一股郁气,郁积着不能发散,开口就辛辣:

    “官家天子都在做着卖官鬻爵的生意,将王文公的市易法当成敛财的工具,只为自个儿享乐

    常年为运花石纲,拆桥毁路,一块石头运费就能达三十万贯,逼得多少大小地主乡绅破家破业”

    “盐运司本该监督盐场产盐售盐,却非但不作为,反而勒索盐场巨额白银,岂非官逼民反”

    “盐场程序上已合乎法条,再多做为,就只是自谋生路而已。可怪不着我们”

    即使全部通过盐运司售卖盐场盐引,将盐税都缴给盐运司,最后能有一分一厘,用在百姓身上吗

    七成会被上下官员贪没,之后酒池肉林,朱门肉臭。

    三成会上交官家天子,拿去运花石纲,修皇家园林。

    但凡有三成用于百姓之身,他吴用都能拿命谏言大官人,请其通过盐运司卖盐。

    然事实之无奈,莫可奈何。

    吴用的话或许不全对,但有一层意思说对了

    监督者不作为,反而勒索被监督者,让请他们去监督,岂不可笑

    那也就莫怪后者自谋生路了。

    西门卿没说话便是默认,又提醒道“若有来考察买盐的,自有运输手段者便罢,若没有的,就推荐翁家漕运。”

    之前为给西门大姐夫家陈家一个小教训,而联系上的漕运三巨头之一的翁家翁允同,可不是一步废棋。

    谁说销售区域在本省,就不需要漕运呢毕竟大运河也穿过山东嘛。

    再者说,今年销山东,未知明年销何处。

    总有盐商需要内河运输的。

    就在谢希大等人开始幻想,盐场进账猛如海潮,盐山成了金山银山时,西门卿却提出要求

    “盐场可以在行价上让出三成,但要求盐商,必须让出三成盐价给购盐百姓。”

    “也即是说,百姓买到的食盐,必须是市价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