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泉 作品

66. 八千盐户 八十万斤石炭(第2页)

    杜充听常峙节说本只打算招工八千,以为是盐场养不起太多人。

    便贴心地说“也罢,便划拨八千。”

    祝实念又非包吃包住养着盐户,养不起让他们自寻生路便是。

    常峙节又不是让盐户都住进盐场,主要在于归属盐场,召时有人。

    常峙节和祝实念纷纷道谢,“杜知府真是解决我等一大难事实在感激不尽”

    道过谢,两人又说了一番奉承话,听得杜充满心舒畅

    不止西门大官人会说话处事,他手下的人也一样能干。

    于是,心情舒畅的杜充,想到二人带来的厚礼,又主动为他们分忧解难起来:

    “你们盐场的石炭来源,可谈好不曾”

    祝实念和常峙节闻言,纷纷一愣。

    旋即明白过来。

    大官人吩咐过,不要四处宣扬盐场的制盐法,不同于以往的煎盐法。

    刚才他们在和杜充交谈时,一直都是含混带过制盐法。

    但他们也没想到,杜充真就闭目塞听、或者说玩忽职守至此啊

    大官人叮嘱不要四处宣扬,是讲不要炫耀招妒,以防传的远了,过早招来觊觎。

    却是没奢望能瞒过附近的人,尽管围了水泥红砖高墙,能阻拦窥伺入侵。

    但在盐场做工的苦力多达千数,一人能守口如瓶,千人还能吗多问上十几个苦力,差不多也就明白盐场布局了。

    但谁能想到,杜充他竟一无所知啊

    还以为是架锅起灶,煮海为盐呢。煎盐法制盐,自然是需要石炭的。

    之前是祝实念急中生智,现在是常峙节灵光一闪。

    唉声叹气地“盐场所需石炭,尚不知从何而来。”

    常峙节又接着说“只是我等小人,想要购买石炭也不知从何入手,只能等大官人到来后,全凭他去筹谋。”

    盐场那么多人起居生活,怎么会不需要石炭呢

    反正他又没说过,石炭是用以煎盐的话。

    杜充是真不通实务,他能大方划拨一万民户为盐户,在石炭方面也没能准确估算用量。

    万顷大盐场,若是以煎盐法制盐,得起多少锅灶啊得烧多少石炭啊

    但就是他这种不通实务,批出的石炭反而恰如其分了。

    不会多到除了用作煎盐外,再也说不脱其他借口。也不会少得无利可图。

    杜充看常峙节这般烦恼,便开解道“莫要丧气,你先将事情办妥,待西门大官人来时,难道不会夸奖于你”

    常峙节随即苦笑“杜知府此言有理,只是我却无计可施”

    杜充跟着接话“本官却有法子帮你。”

    “本官可吩咐市易务,给你们盐场每月划拨八十万斤石炭份额,再在炭场交税上减免半数。”

    常峙节“杜知府真是帮小人大忙如此我们盐场就能买着石炭了”

    常峙节和祝实念从府衙出来时,已超额完成任务。

    后来杜知府甚至当场喊来管理户籍的文吏,吩咐就近将盐场周围民户,从内向外数够八千户为止,将户籍划为盐户。

    然后便摆摆手让文吏出去变更户籍黄册,再召集保正村长或乡老,通知户籍变更。

    而石炭购买份额一事,同样是当场写出条子,盖上官印,交给常峙节。

    道是日后每月凭条去市易务购买石炭即可。

    祝实念:“石炭买来做甚么”

    常峙节反问“那你骗来八千盐户是做甚么”

    祝实念“盐民又不要我们耗费粮食养着,数量多些,万一日后用得上,召来就是。”

    常峙节也说“虽不是白得来的石炭,但炭场交税只半数,每月又能不费力就在市易务凭条买到石炭。转个手的事,每月就能赚上一笔,有何不好”

    “你们在说甚么八千盐户和石炭”

    两人正说话时,西门大官人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大官人哥哥”

    “大官人哥哥”

    祝实念和常峙节转身抬头,惊喜唤道

    “大官人便大官人,哥哥便哥哥,大官人哥哥是个甚么称呼”西门卿开玩笑道。

    又问起刚才的话“你们在说甚么八千盐户,又是甚么石炭”

    没办法,他开出的至关重要的炼焦和土高炉炼铁技术,都要用到石炭煤炭。

    因此只要一听到煤炭,就会不由多长出一只耳朵来。

    两人见西门大官人身后,跟着一长串人,且大街上也不是说话的地儿。

    便提议“去酒店里找个地儿坐下,那时哥哥再听我们慢慢与你说。”

    “行。”西门卿带上吴用一行人,跟在常峙节二人身后,去找个地方坐下谈话。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