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萝浠月 作品

第92章 高产作物(第2页)

    本以为多难得的养活百姓做多的两大产物,玉米和土豆,很轻易就被集齐了,苏辰便打算多种多培,之后免费发给百姓们种植。

    产量这么大的经济作物,本该因为量大价廉的,却硬生生叫高人一等的贵族们给弄成培育难、产量少的象征身份的东西,真是有够恶心。

    苏辰想得有点多了,保成却没想这些,他一点儿都不嫌玉米叶子喇脸,摆手叫他哥和阿玛停在外面,自己就拎着篮子跑进玉米垄里,扑哧扑哧很快掰了一篮子青皮包着的玉米棒。

    出来,他举着篮子问道:“哥,这些够吃不够?”

    苏辰看到他头上顶着一根玉米须,坏心情一扫而空,笑道:“够了够了,你快出来吧,拿凉水洗洗,不然脸会痒。”

    康熙站在地边掰了两棒,掰开青嫩的皮,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黄色玉米粒,就算没有农业常识也知道这是很好的作物。

    怪不得儿子说这是个能给他解决大问题的惊喜。

    “阿玛,你掰的这个还没熟。”苏辰过来,看到阿玛手里另一只还没有抽条的小穗子,连忙提醒。

    康熙已经把这一只小穗子也剥开了,里面是嫩嫩的玉芽之色,他掂了掂小穗子道:“这样嫩的玉芽色才应是玉米,这一只长黄的,老了。”

    苏辰:难道这才是玉米名称由来的真相?

    他看看阿玛手里的剥开的小穗子,还没有充分沉淀淀粉的一颗颗小玉米呈晶莹的嫩白色,如同羊脂玉,而此时小玉米粒的形状,也和大米很相似。

    苏辰有些受到暴击,怪不得之前好几次,周大娘都提醒他玉米能吃了。

    原来他们都是在玉米嫩嫩芽的时候就摘下来吃的?

    回去一问,周大娘果然点头,指着保成篮子里摘到的几颗嫩穗子道:“这个吃正好,其余的便有些老了。”

    苏辰:“那你们就没想过,让这些玉米都长老到不能再老才收吗?”

    “那可怎么吃呢?”周大娘笑道:“小穗子收下来晒干,日后下锅也很好吃。”

    苏辰更无语了几分,道:“麦子怎么吃的?”

    周大娘:“磨面蒸馒头啊,”说着恍然大悟的点头:“主子说把玉米长老了再收,磨成粉吃?”

    苏辰:“是啊。这很难想到吗?”

    “不难是不难,”周大娘笑道:“可咱们一直都是那么吃的啊,听说还是个洋人教的呢。”

    苏辰明白了,洋人那边根本没有石磨。

    他们做面包的历史都是从三四百年前才开始的。

    现在倒是庆幸周大娘足够听话,没有自作主张在玉米“能吃”的时候都给他摘下来。

    苏辰赶忙郑重交代:“周大娘,地里的那些玉米,都等长老了再摘啊。”

    周大娘手里揉着一团面,这是一会儿擀面条盖在洋芋炖土豆上的,笑着道:“主子真要等着长老了吃?”

    苏辰点头:“是的,我还要留很多种,你跟其他人也说说,别给摘了。”

    “主子放心,”周大娘答,“您出去等着,这里热火朝天的,再热着您。”

    苏辰这才离开。

    坐北朝南的堂屋里,梁九功从辰王的田地里偷来两只圆滚滚的大寒瓜,这时正跟他顶头上司讨巧:“爷,您瞧,不愧是小爷种的寒瓜,比那瓜农专门种的上贡的也不差什么了。”

    苏辰走进来,问道:“梁公公,我的瓜地你是怎么找到的?”

    梁九功缓缓转过身,一脸谄媚笑容,说道:“王爷,您不知道奴才的鼻子好使着呢。您那瓜田里种着香瓜甜瓜,奴才闻着味就过去了。”

    说话的时候,一个侍卫提来一桶清水,梁九功便把他摘的寒瓜、甜瓜都湃在凉水中,嘿嘿笑道:“待会儿啊,奴才切好了瓜给您一块最大的。”

    苏辰知道他是故意这么说讨阿玛高兴呢,笑了笑点头。

    这就没有下文了?

    梁九功在心里道:辰亲王都没有别人会接茬儿,显得都热闹不起来了。以后等宫里的三四五六七八三位阿哥长大,各种各样会讨巧的孩子都有了,也不知辰亲王会不会失色。

    康熙脸上带着笑,看起来心情却是很不错。

    一方面是儿子从民间给他翻腾出来这么多高产的作物,一方面也是由于梁九功的插科打诨。

    苏辰坐下来,康熙就问儿子对于推广这些作物有什么意见。

    苏辰看向保成:“阿玛,保成现在也学着办事了,不如让他负责这个?”

    保成吃着一条甜瓜,道:“我忙着呢,这个事儿还是哥来办。”

    尽管苏辰尽量避免参与这些和朝堂有关的事,却知道他作为一个王爷避不开,可这样明显能收民心的好事,他还是不做的。

    苏辰摇头,指了指自己的肩膀:“我可得好好的修养一阵子,作物推广的事情繁杂,还是你来吧。”

    保成直言道:“你就是想让我落好。”

    苏辰笑道:“你是太子,很大程度上能代表阿玛,这是给阿玛落好。”

    康熙点着头,突然觉着有些不对,辰儿这么说,是不是担心他忌惮保成啊?

    一时间,康熙心里很不是滋味。

    难道自己在辰儿心里,就是一个很不希望儿子道:“阿玛,吃过饭我再带您去看看煤球厂,我卖一个煤球一文钱也赚了很多钱,我想咱们可以将山西打造成一个煤球大省。”

    现在煤炭和石油的利用率都低到可以直接忽略,便是让全国人民烧煤球,也不用担心环境污染问题。

    可能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以后电能利用被开发出来,发电的时候煤炭资源会紧缺吧哈哈。

    苏辰把这里有的一个小煤炉提过来,是他根据现在的士大夫喜欢围炉烹茶给设计的一款,小小的和现有炭炉一般大,有个放小款蜂窝煤的煤芯,比单纯的着炭火力要大的多。

    一经推出,便超越苏辰当日的大煤球主推成为爆款。

    康熙看着这个放在桌子上小巧的煤炉也挺喜欢,叫儿子给他示范怎么使用。

    因苏辰出去了好几天,他在庄园时经常用来温个水热个粥的小炉子早就熄了,既然阿玛要看,他就拿来火折子和一块块的小干柴。

    先在炉子里生起火,拿到一边燃着,等吃完西瓜,周大娘端着一大锅土豆炖鸡上来的时候,炉芯底部便成了一层红红的碳了。

    小小的蜂窝煤压上,很快就窜腾出火苗来,苏辰放上去一个装满水的小铜壶,也响起来滋滋的水声。

    苏辰向阿玛和弟弟介绍道:“只要是别忘了下煤球,这个炉子能一直这么用着,煮水的时候抽开扣门,不用就合起来,也很省呢,一天仅仅需要三个煤球。”

    他做的煤球,比现代市场的煤球可耐烧的多,一天三个足够了。

    康熙口里嚼着浸满鸡汁香味的绵软土豆,耳里听着儿子对煤球炉的介绍,一直立志想要打造的盛世似乎也在面前有了具体的情景。

    家家户户吃得起土豆炖鸡,烧得起如此便利的煤球炉---

    正在这时,一股浓郁的奇特香味逼近。

    周大娘端着一簸箩煮的熟透的嫩花生和金黄玉米放在桌子上,道:“老爷,小少爷,菜齐了。”

    康熙拿起一棒煮好的摘时显老的玉米尝了口,软糯香甜。

    再尝那只嫩的没煮的,水水嫩嫩,虽然不如各色果子好吃,却也别具特色了。

    苏辰没吐槽水嫩的玉米芽一般都是作为饲料用的,捧着自己的碗,一脸龇牙咧嘴的模样看着他阿玛品尝玉米芽芽。

    “你这是什么表情?”

    “阿玛,味道怎么样?”

    父子俩一同开口,康熙笑道:“都好。辰儿,你也尝尝。”

    说着把手里的嫩玉米芽芽从尾部掰下一小节,递给儿子。

    苏辰忙摆手:“我不吃这个,”伸手拿了个还烫手的煮玉米,然后连忙掰一半给吃面条吃的就很香的保成递过去。

    “来,保成,你也尝尝这个煮玉米。”

    接着吃,为了不让你吃饲料,哥仁至义尽了。

    保成道:“我自己拿就行了,”这么说着还是把哥给的玉米棒接到手中,然后对阿玛一笑。

    康熙看看手里的玉米芽,冷哼:这俩儿子不能要了。

    “山西的煤炭之前主要用途无非是炼铁炼钢烧瓷,煤球这一行若是能风行起来,恐怕是不弱于贩盐的一项买卖,这个事交给你办如何?”康熙吃着煮玉米,对苏辰这么说。

    苏辰很佩服阿玛的长远眼光,但同时也想叹气,他自己发起的项目太多,怪不得阿玛给他加担子。

    保成啃着玉米道:“哥,我有事忙了,这件事我可不管啊。”

    苏辰:“这话说的,好像我是多剥削弟弟的哥哥一样。”

    康熙就拍板道:“那离开之前,阿玛带你们去见见大同知府,燕平道道台,叫他们好好配合你把煤球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