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一百一十八 俗风陋习(第2页)
秋天渐凉,小兔穿着米白打底衫,外披浅灰夹克薄外套,下配黑『色』牛仔裤。她特意为了显得有精神,有活力些才这么穿的,竟被兔爸说“灰扑扑、黑黢黢”。
兔妈瞪了兔爸一眼,“你懂啥哟?现在年轻姑娘时兴穿灰的、黑的、白的、蓝的这些素『色』,平常穿得大红大绿的才要让人家笑话。”
“我不懂?你懂!”兔爸凶巴巴吼起来,“快回乡坝头把油菜苗儿栽了,不要尽扯闲话,栽完了回来,不要来回跑浪费车费。”
兔妈嘴唇蠕动几下,最终没说什么,下楼去了。小兔赶紧跟去,说要回乡下帮忙栽油菜苗。兔爸在她身后直喊,让她换身旧衣服再走,别把新衣服弄破,她假装没听见。
母女俩往坐车的路口走时,看到个约四十岁的女人,穿着紧身大红薄『毛』衣、配绿底黄花的『毛』呢长裙,还披个五颜六『色』碎花大披肩,小兔笑说:“爸爸肯定认为照她那样穿才好看?”
“唉……你爸爸是打算要你早些谈个男朋友,他说你穿那么朴素,站在人堆儿里头都看不到你在哪儿,哪个男的注意你?你爸爸赚点钱辛苦啊,他想等你找个可靠的人,能享几天清福。”
本来是要调侃几句逗兔妈高兴的,听了兔妈的话,小兔顿觉压抑起来,只得和兔妈站在路口旁闷闷等着黄巴车开来。
“黄巴车”这个车种,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那是比中巴车小又比面包车大的改装车,因车身通常是桔黄的,而被称“黄巴车”。
有别于专跑长途客运的大巴中巴车,这“黄巴车”是专跑乡村路的;和火三轮又有不同的是,火三轮最多载客四人,送到旅客指定地点,且收费较高、速度较慢。“黄巴车”收费低,速度快,但准坐七人的车常会塞差不多二十个人进去。
从铺子到乡下老家有约十五公里路,坐黄巴车4元,坐火三轮要11元,兔妈肯定不愿多花钱的。
等来了车,一路经过村子上客下客,最挤时,后来上车的人只能蹲别人脚边。
乡村路很颠簸,司机还只顾赶时间开得很快,小兔真是从上车后心就没放下来过。
她暗想着,返回时一定得坐火三轮,虽说那也不算安全交通工具,但至少能保证不超载、超速,总比这“黄巴车”好点儿。
小兔家的老院子在崖洞村,因村子后山有连着的很多崖墓葬废洞而得名。
她和兔妈带了米和油回来,因小半天时间栽不完油菜苗,得等明天下午才能回铺子上。
进了老院子,先去厨房搁米和油,再去拿农具。
这老院子是三合院格局,正中一个约三十平方米的平坝,用来晾晒粮食之类;正对平坝是五间红砖青瓦正房,用做堂屋、卧房;靠左是三间灰砖青瓦偏房,用做厨房、仓房;靠右是三间土坯墙盖玻纤瓦偏房,用做牲畜圈、柴房。
这老院子的房屋是亲戚们帮衬着修的,可他们传来传去,正房和仓房似乎都是他们出的钱,兔爸只修了牲畜房一般。
可兔爸说他们只出了修两间正房的钱,因兔爸本打算正房只修一间堂屋,左右各一间卧室,但亲戚们说多修两间卧室,方便以后回来祭祖时居住,这才给钱多修两间。
这房子在当时只有小争执,后来却成了大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