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师从(第2页)
那么世界行不行?太广泛了是吧。
那环境怎样?其生如世,败世败己。
那么被自己击败了,还能站起来吗?这就是重生的过程,说简单也简单,当被环境击败了,只要还能站起来,就是不败的,即可重生,但这一生很重,重到倒下了,站不起来,除非是无敌的。
一世皆敌,一生力抗,而这一次,不在忘我。
行吗?啧啧。
是不是需要扶一扶?哈哈。
那么你觉的,谁来扶你?谁会来扶你?嗯?
从理论上来讲,一次无敌的经历是可以重生的,无论这次无敌是不是你的,但至少拥有过,而拥有过的东西想起来,自然也就可以重生咯,除非是忘了,可就算忘了那一份无敌,难道忘了不败的经历吗?而且就算是忘了的东西,也是能想起来的。
比如说世界是怎样一点点磨灭的,是在坚持下一点点磨灭。
初始的原点,也是遗忘的终点,遗忘的是世界。
当知道遗忘的是什么,那是否能把拥有过的拿回来?这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提醒了。
正常的话,遗忘的世界是想不起来了,只有不败的过程,其实一个过程也可以了,这样过程是谁经历的?你呗。
一句话:这是我的经历。
当是我在经历这个过程,那么对手是谁?这一世与我为敌者。
若不是这样,你怎么知道敌是谁?不是所有的敌,都是明晃晃的在晃悠。
那么下一个问题:我是谁。
或者说这一世于我为敌者的这个我包含了多少。
嗯...我即一世所有。
若我即一世所有,而又一世皆敌。
那么...认输吗?
若认输,一世在无敌手,两者同归于尽,视为无敌。
换句话来解释:我输给了我自己,当没有我这个自己时,另一个我也活不下去,我是输了,但它也败了。 这样算的话,算不算击败了这个莫须有的东西?算。
击败了它,自己还算败吗?故是不败,但一无所有。
无敌的神话,一旦倒下是站不起来的,除非是背后有谁在支撑,因倒下之时,便是一无所有之际。
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则是重生,但能否重生,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它是否认败,这就是一种商量了,先倒下,在站起来,而站起来时,它败退了,而自身是重生了,但寸步难行,而选取哪一种,在于世态到了怎样的地步。
不留活路,那就选第一种,比如说终有一死,我想终有一死,才会有终有一死,而不是必然,要是死路中没有活路,那选选一呗,验证这点也很简单,瞅瞅世间还有么有不死者就行了。
比如说挖了心能活吗?砍了头能活吗等等。
但出于对本身的考虑,还是选第二种的为好,那话怎么说来着?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算重生站立后寸步难行,犹如一具尸体,但总有其他办法的不是。
比如说它败退之后,不说时间倒流,但因果上会逆转。
譬如那一个个弱小的小娃娃会得依旧如初的转生,投那么一个顺风顺水的好胎,不过这取决于娃娃怎么想的,要是听天由命,则蕴育而生,天生地养,而想要投胎也不是不可以,看看谁能接受呗,不过一般的家伙估计不太乐意接受一个人小鬼大的娃娃。
这就是可以投胎,就是不一定有谁要,但这不是后世,所以呀,有见识的,那都是挺喜欢这种天生灵慧的娃娃的,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投胎,这时世界的主流还是以天生地养的为主,能投胎的那都挺贵。
母凭子贵便是这般,因这小子来历不凡,而且师门也乐意收这样的徒弟,至少不用动不动的败师,学艺不是挺好的不是,败个屁。
这是两种不同的选项。
一个是投胎,一个是学艺,而学艺的娃娃通常是天生地养的,然后被师门捡回去,至于拜师的...嘻嘻。
反正师门是最为不乐意见到门开,闭门还可以谢客,但能主动推开山门的想拒绝都难。
套用师门的一句话:从今以后,你就是本门亲传!不用拜师,你可是我失传以久的...小师弟!
师弟:那师兄,咱们的祖师爷要不要拜拜?
师兄:要说祖师爷...那师弟你是就是我大爷,所以咱们是么有祖师爷的,非要有,那就是你这个小祖宗,毕竟咱们师出无门。
师弟:这样...那本师弟是不是也可以当当师兄?
师兄:师弟真是深得我心,那师门就交给你了,本师兄出门了。
师弟:师兄可有联系方式?
师兄:看见那山门没?当它敲的嗡嗡响之后,你就会知道怎么联系我了。
师弟:为什么?
师兄:因为你修为浅薄,拜师的你挡不住,所以你会被你的徒弟亲手给逐出师门,成为师门中的败类,这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师出无门了,因师门经常被拆,而门被拆了,你就可以知道师兄在哪了。
师弟:为什么?
师兄:因为天下是最大的一座师门,而你一直没有入门而已,当你入门之后就会知道天底下究竟有多少山门了,当然更多的是和你一样的败类。
师弟:......
师弟:那山门.....
师兄:师门内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它是专门用来阻挡那些变态的。
师弟:比如说?
师兄:比如说娘娘,欺师太甚!
师弟:那怎样才能建立一座大大的山门?
师兄:这就要看你对世间的成见究竟有多深了,本师兄观世一无是处,故师出无门。
师弟:那改日师弟去投奔师兄。
师兄:大可不必。而且你可是我师兄好吧,作为师兄的你投奔师弟,师门颜面何存?师兄可要顾忌顾忌师门的颜面呀。
师弟:要是颜面扫地会怎样?
师兄:当然是被按在地上摩擦。
师弟:......
师兄:天下是最大的一座师门,但因败类太多,致使颜面扫地,故这扇门又成了没有的,师门对世间的成见可以是一座大山,但颜面扫地时,世间生视师如无物,那时便没有天下师之说了,或者说成了一个笑话,那么师弟能观世一无是处,师出无门吗?
师弟:世界在不是,但总有可取的地方,怎么会一无是处?
师兄:嗯...但作为师弟的你,一无是处呀。
师弟:......
师兄:当视师如无物时,是不是对天底下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山?是吧。但用他们的眼光在看看自己,自己也确实一无是处不是,干啥啥不行,学啥啥不精,偏偏还要当教师,你说这是不是误人子弟?这时你对自己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咯,而这座山只会越来越小,你说说为什么吗?
师弟:干啥啥行,干啥啥精了?
师兄:这是因为学生变多了,它们干啥啥不行,干啥啥不精,它们对自己的成见变深了。
师弟:这不一样?
师兄:不一样。它们没有误人子弟,错过了像你一样成为败类的时机,我们教的时候有的是人愿意学,哪怕是误人子弟,而它们就算愿意教,别人就算肯学,其脸面也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那种,知道什么叫羞辱吗?
师弟:你遭受过这样的羞辱?
师兄:么有。
师弟:这是山变小的缘故?
师兄:不是。
师弟:那...
师兄:你觉的它们肯放下成见吗?
师弟:估计放不下。
师兄:那它们会怎样做?
师弟:倍加努力?
师兄:努力有用吗?
师弟:看情况。
师兄:那这种。
师弟:没用。
师兄:嗯。由于它们干的不是误人子弟的活,所以融会贯通的是没戏的,但它们却在走融会贯通的路子,这是在刁难自己。
师弟:走错了?
师兄:并没有。我们走的是先天的路,而走上这样的路是因我们存在,但它们是有自己的路的。
师弟:比如说?
师兄:刁难是一,羞辱是二。
师弟:那山变小的原因是?
师兄:其中之一是因为大山山把路给挡住了,它们在搬山。
师弟:挡住了什么?
师兄:比如说它们不会误人子弟。
师弟:那会怎样?
师兄:困境。
师弟:困住了会如何?
师兄:当困在一座牢笼时,身体会接触牢笼,不自觉的涌向困境中的出口。
师弟:那洪水会冲垮山体吗?
师兄:这要看山体是挡住了生路,还是堵死,要是世间中对师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那可能就需要洪水来冲刷一下,届时师门也将重开,不然你以为天下师是一个个学生的教吗?
师弟:难道没有这样的情况?
师兄:咳。有!比如有些小家伙是捡回来的,而有些是被人带过来的,还有些则是漏网之鱼,譬如明明是堵死的行为,但难以彻底堵死。
师弟:要是挡住了生路是怎样?
师兄:搬山的家伙自学成才,这是山体的消融,也是融会贯通的另一个走向,譬如说学别人的用于自己,当山山挡住了生路,形成了所谓的困境时,消融之际则是在开辟另一条路,而这样的路很多时候都处于未知,因不曾明朗。
师弟:这可很难咯,不能走同门老路吗?
师兄:这是不同的选,同门融洽无我辈,殊途同归我自在,我与我是不同的,有些师门讲究一个辈分,而有些没有这回事。
师弟:那先天...
师兄:辈分。
师弟:何解?
师兄:拜师呗。
师弟:不是无我辈吗?
师兄:归一无我是融的,融完后分了,也败了。
师弟:若世不在禁,知道失败吗?
师兄:嗯...不知道。而不知道就是没有失败,懂吧。
师弟:要是知道了会怎样?
师兄:还能怎样?该吃吃,该喝喝,变了个态度而已,比如说它们会卡在咫尺之遥,砍死无数后来者,这一类属于登峰造极的家伙,别名至高。
师弟:那无上怎么回事。
师兄:譬如登峰造极的是失败过的,但卡在咫尺之遥是不曾失败,可却败过,而亦为成功,假如出现这么一个未知的家伙和它们同归于尽,若这个未知能余则是无上,一个败过,一个却没有,但解未成,所以未知是余的那个,而这鬼玩意就是无上了,说牛哔牛哔,但也就那样。
你不会指望一个无上出现了,就会重开一个纪元吧,要知道曾经的一个个败者,那都是无上,区别只是它们败过,而这个家伙还不曾败过而已,当然,有些家伙是往高处走的,而有些是往低处走。
高大上的东西往往显而易见,渺小的玩意往往微不可查,而微不可查的东西怎么说呢?嗯...梦幻泡影。
例如生灵在活动,是自己活动的还是微生物在操控?自己的意志是否是自己的意志?同样是对无的追求,它们是另一种体现,额...难以体现,它们的存在只能以推衍,预测等方式勾画出来。
行了。
师门的技艺,大体分为两种,咳咳!或者说暂时只有两种。
其一:融会贯通。
简单的学生生所有,合一生所长。
比如一生擅长练器、练武、练丹等等,这些杂七杂八的不管是什么全部成为其中一项的养分。
其二:自学成才。
简单来说就是模仿,复制,教一遍立马可以学会,无所有能,只要所学的事物存在,至于说向谁学,那都是向生学。
至于说这两项技艺怎么来的...
前者:同门无我辈。
后者:殊途同归心。
这两项都是学生学的,还有一项则是拜师用的,学生需要有参照体,但师有参照体吗?么有。额...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而是师的参照体是无,在简单一些则是造化。
若一切皆无,师自归墟。
若无我自在,师承造化。
这是说当这件事物存在,则可以化出来,哪怕我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类似于身化万物的意思。
换句话:师是被造出来的,当师化生,这是置换,这师师相当于不存在了,类似于交易,而化出来的都是师造,可要是师承造化,则师仍在。
但怎么说?小师师不太可能归无,但凡有那么丁点思想就无不了,而置换出来的东西,则是让小师师勉强接近于无的境界,或者说卡在边界上,而这样的鬼玩意也叫无师,其本质上来说,它是不存在的,而存在的证明只是这些置换出来的遗物。
嗯...遗物。而每一件遗物都相当于一件拜师的证明,比如说拿着这件事物拜师就行,无师自通。
造化所生的玩意,是什么全是造化,所以这样的拜师是直接传授,相当于立地成才。
这样的话,遗物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是。当遗物越来越少了,师师是不是要回来了?是。当无师回来,那这些获取造化的能力还存在吗?废了。
师归,万般皆废,重学。
容易吗?还行,至少拥有过。
当然了,其中可能会有些特殊情况,譬如一些遗物被当做了镇山之宝,这样的话,师师也就回不来了,通常也是这样的结果,置换了还取巧?不能忍。不过重点不在这里,而是这些遗物有用。
譬如谁利用这件遗物建立了一座山门,传宗接代,这很符合师的特性不是吗?所以师门发扬光大了。而这件本来是一次性消耗品的遗物,变成了可持续的消耗品。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来自一些祈愿。
当遗物的性质改变了,变的可以分享造化,师师回来的路也被堵死了,因师门在发扬光大也是有限的,当成了天下师,世间师,这件遗物还有用吗?这时它唯一的作用就是保证了师门的存在,或者说师的存在,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物品。
造化之力已消耗殆尽,至于为什么这件遗物还存在,则是因为师是一位,而不是多位,当遗物分享时,一师变多了,但本身只有一位,这便是这件遗物还存在的理由。
世间有多少师,那都是有数的,其数量就是看这个象征分成了多少份,这是一个变量,而当这个变量越来越小,这件散落的遗物也将彻底失去踪迹,说白了就是太渺小了,找不到了,这时可以宣布无师彻底凉凉了。
当遗物埋没时,师也将消失,不过只是埋没而已不是。
另一个阶段:名师。
有其名而无其实,因埋没的遗物还是存在的,而它彻底不存的理由,只有迷失,但这不是根据遗物在决定的,而是这些个名师迷失,它们若迷失,遗物也将不存,那个无师也将迷失。
换句话说:无师步入迷失了。
从此世间不在有师,自此成为神话传说,这事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了,神话复苏太难。
师已入迷,就算能重归于世,也需要走上一遍曾经的历史,宛如轮回,这时世间又有小师师了,前提是能把这老鬼从迷失里面捞出来,有些奢望。
当然,这时的师,想要在走一遍神话可不是那么容易了,师承造化不在是说一句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一步步的走到成为神话,进而让神话成为历史,重塑过往,把该交代的交代清楚,比如说遗物怎么用等等,别它丫在保存到天荒地老,还镇山之宝,先把你们全给镇了。
当遗物消耗完毕,无师这鬼东西也从虚无中回来了。
要说有什么用...每一位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用处,比如说师存在的用处,它可以让一技之长,与生俱来。
至于说师自己的本事...造化呗。
当然,造化分多种,师的造化是师的造化,每一种造化效果都不同,而师的造化大概是推陈出新。
一技之长终究是有极限的,学尽天下无非就是登峰造极,长度只有那么多,加起来自然只有这么长,其上限多少是根据天底下的长度定的,当达到了极限在怎么走?
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一技之长是融会贯通,类似于一条主干,把分支全部融入了进去,而取长补短,则是让分支重新从主干上长出来,而推陈出新则是把长出来的分支在收回去。
主干还是这么一根主干,长度还是这样的长度,但里面的变量多了,或者说细枝,这些内在的细枝则可以让原本抵达尽头的主干盛开出花朵,而盛开的花朵又可以结出果实,而这颗果实可以说是造化了。
师承造化,自结造化之果。
先天之造化,更多的是一换一的置换,而这颗果实可以让其体验一次造化,或者也可以用这颗果实从造化手里置换出什么来。
体验造化,如同入门,往后的路需要一步步的走,但模版摆在这,怎么走都写好了,而置换没的说,拿这造化之果换点什么,可以换点想要的,也可以换点没有的。
当然,师师也可以把这颗果实给啃掉,自此么有什么师承造化之说了,而是无上师,或者说这是让师师拥有的造化转变成所有的。
我所有的造化,由我。
我拥有的造化,随我。
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时可以正式实宣布这是一位先师了。
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