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音 作品

第80章 剿匪(第2页)

“拿去,都拿去!”云儿赌气说道。“不用管我们娘三个的死活。”

大麻花跟他说不清楚,包上银子就走。

银子凑齐了,可张明儿却待着迟迟不走。来的那十几个光棍,既没本钱包地,也没什么手艺,只能在田里干活。秋收下来后,应皇子每人给了二两银子,张明儿来了后,便领着这些人聚赌,一到夜里就开赌。玩的乐不思蜀。输的没银子的,就跟他借了接着玩。应皇子原本不准备管的,一方面撒子急着要启程,再者怕长此下去,这些人输急了会偷鸡摸狗,坏了屯里的风气。这一天,便直接跟张明儿说,让他离开。张明儿本就是开赌坊出身,自己爱赌,每天也能靠着这些人挣些小钱,正在兴头上,被皇子这一下逐客令,很是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就掉头回去了。

应皇子还是不放心,让撒子再等两天走,怕路上被人看见。银子不像银票好携带,又不敢让他们骑马去,怕惹人耳目。几个人每天商量着,想不到一个好的办法,拖延之中,竟等到了三皇子派来的人。其时应皇子正跟人在林子里做事,听到后山入口处一阵嘈杂,忙领着人过去看。原来是有人要从山后进来,守着的人不让,便吵了起来。应皇子还没看清来人,就听见有人叫:“皇子!是徐大哥让我们来的!”

应皇子走到跟前才认出领头的那个人确实是上次跟徐子义一起来的,便问:“怎么徐大哥没有来?”

“徐大哥有事在身,不方便前来,便让我来面见皇子,有事相告。”那人说道。

“哦?何事?”应皇子问。

那人见应皇子对他有戒备之心,便脱下靴子,扯开里面的里子,用手指好半天才抠出一张纸笺,递给应皇子。应皇子打开看时,却是应弘的笔迹,“吾兄如晤:自朝歌一别已有数载,弟甚为挂念。听徐兄说兄已找到栖身之所,甚感欣慰。徐兄带来的银两弟已悉数收到,正解了愚弟燃眉之急。感念至深。特托人捎此家书,以报平安。纸短言长,潸然泪下。另:此人乃是弟之至亲,兄尽可相信。”

三皇子的信只有这短短两行。应皇子却看的不能抬头。这时,皇妃听人说后山有人要闯进来,也过来看。撒子悄声对她说这些人是给三皇子送信来了,她这才放下心来。看到应皇子对着信半天抬不起头来,皇妃也湿了眼眶。再没有人能比她更理解应皇子的心情了,这么多年来,应皇子朝思暮想,盼的就是三皇子的消息,应皇子所有的期望也都在三皇子身上,如今见信如面,怎么能不令他伤感。见那几个人还在外面,便示意放他们进来,把来人请回了屋里。好一会儿,应皇子才回来,眼睛还是红红的。

皇妃让韶华去吩咐王妈做饭,她留在屋里端茶倒水,听着他们的谈话。

“三皇子可还有什么话说?”应皇子一坐下便问。

那人一点头道:“皇子说的没错,镇山王确实还有话,只是怕路上有什么意外,故信中没有明言,让末将口述给皇子。”

“为何不让徐大哥前来?”应皇子问。

“徐将军已随同镇山王启程前往朝歌剿匪,不能分身。”那人说着,又扯开左面衣袖,从里面取出一份信来,递给应皇子。“这是徐将军的亲笔书信。”

“剿匪?!”应皇子惊道,“前往朝歌剿匪?”

说罢才接过信来,三眼两眼看过,又问那人:“可是有什么旨意?”

那人点头,“是圣上下旨,让镇山王一路剿匪前往朝歌。”

“圣上下旨?”应皇子还是不大相信。

“是。”那人道,“镇山王来时已将所有经过都告知末将,让末将据实转告皇子。”

说着就将前后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原来,让镇国公剿匪确有其事。匪患横行的奏折一道一道传至朝歌,让瑞皇子很是头疼。他一向听信荣喜,可荣喜不在,他便只能在朝堂上跟众臣商议。这些年荣喜一手把持朝政,铲除异己,朝臣们也是心灰意冷,一个个装聋作哑,只求自保,哪里能有什么主意。瑞皇子无奈之下,只能向镇国公求助。镇国公此时已过七旬,又忧心国事,身体日渐虚弱,早已不能上朝,在家休养。可听到瑞皇子想要他带兵剿匪,还是一口答应。只是将要临行的时候,又突然病倒。镇国公这一病倒,致使朝廷的剿匪计划也就此搁浅。镇国公原本以为只是小恙,还想着赶快养好身体。谁知病势非但不见好,却一日不如一日。眼见得匪患愈演愈烈,已然成了势了,朝廷再不有所行动,后果不堪设想。便拖着病体前去求见瑞皇子,愿意以一家老小作担保,让瑞皇子准许三皇子回朝歌剿匪。瑞皇子听镇国公陈明利害,无奈之下,这才下旨。

“那镇山王带了多少人马?”应皇子忙问。

“只带了三千兵马。”那人道,“其余大部仍在山北待命。”

“哦。”应皇子点头。他怕三皇子带的人多了,反而会招致瑞皇子的戒心。怀疑他在山北这些年招兵买马。

“这些匪徒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其中大半都是从众。因见朝廷迟迟没有动静,便以为朝中无人。今镇山王高举剿匪旗号,所过之处,匪患自息。”那人道。

“匪患如同砂砾,能散也能聚。还是要靠各地的守军和衙门通力协作,才能确保日后不会卷土重来。”应皇子道。

“皇子所言极是。”那人道。“镇山王让末将前来,一是告知皇子此事,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