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开张(第2页)

  成安王摆了摆手,笑而沉吟道:

  “这织布坊的事你已经筹备了很久,若能兴隆地办起来,于此地的百姓也有益处,本王谢你们都来不及,去一趟又算的了什么。”

  叶蓁和谢云殊于是不好再推辞,只好称谢。

  成安王极看中重叶蓁和谢云殊夫妻俩,为给两人创办的织布坊造势,又遣了属下,给本地权贵世家、名门望族、大小官员……一应人等皆发了请柬,邀他们共同参加织布坊三日后的开张之喜。

  王爷的脸面谁敢不给,一时间,州郡内的各家都忙着准备贺礼。

  离开张不剩两天,叶蓁亲力亲为,忙得脚不离地。

  与此同时,又有好消息从老宅传来。

  姑娘们派人递口信,说是老宅那边种的蔬菜长势喜人,碧油油一片,邀叶蓁过来看一眼。

  叶蓁听了下人喜滋滋的禀告后,也不由得露出笑意。

  那群可怜的农家姑娘们曾被拐进春楼,虽然之后被侥幸解救出来,但性情较之以前沉闷很多,如今种起瓜果蔬菜转移她们的注意力,相信日久天长,她们会忘了曾经不堪的疼痛,勇敢地继续面前今后的人生路。

  本着对姑娘们的鼓励,叶蓁忙中抽空,让小厮套了马车,赶往了老宅。

  老宅门口,姑娘们早就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她们本都是农家女,不像那些官家千金一样矜持含蓄,有盼着见的人,早就热情等候,守在门口叽叽喳喳守了足有小半个时辰了,就等着叶蓁。

  叶蓁刚掀开帘子,弯腰下马车,姑娘们就挤过来,挨个围着她。

  “您快看,院子里的那些蔬菜长得有多好,好些都结了果子呢。”

  “可不是!咱们的根苗都长得快有脸盆大了,个头也拔高了不少。”

  ……

  姑娘们欢天喜地的诉说着丰收,这股喜意也感染了叶蓁,脸上也由衷地露出丝浅淡的笑来。

  看着这群姑娘重新展露笑意,变得活泼开朗的样子,实际上比叶蓁亲眼见到瓜果丰收的景象还高兴。

  她被簇拥着往里走。

  院子里,规划得极齐整,有搭起的木架子,供黄瓜攀藤结果;有犁得松软的肥沃土壤,种得一排排小苗生机勃勃;还有刚结了花的蔬菜植株;长得碧莹莹的嫩韭菜。

  ……

  总之,真是琳琅满目,满院子入眼处皆是长势喜人的蔬菜。

  叶蓁被姑娘们引领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

  姑娘们还摘了藤上嫩生生的小黄瓜,用凉快的井水洗净,递给她尝尝。

  刚摘下来的黄瓜嫩极了,有一丝清甜味。

  叶蓁尝了尝,点头说:

  “这会儿正是新鲜!”

  姑娘们也是这样想的。

  她们都出生于农家,往常离城里有长达一个时辰的路途,要是家里没个驴车牛车,进城一趟都要费老劲儿,新摘的蔬菜也不好及时运到城里来赶集卖。

  如今倒好了,有这样一片好地,就在城里;而且又有谢夫人这样的贵人帮助她们,相信要不了多久,她们就能凭借种菜的手艺,在城里自给自足地安顿下来。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对今后生活的希望。

  她们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大不相同,纷纷变得自信而开朗。

  转变并非发生在一两个人的身上,几乎所有姑娘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叶蓁心里已觉得很欣慰。

  “夫人。”

  有姑娘好奇地问:

  “您的织布坊是不是快要开张了?”

  当初解救出来的姑娘中,一部分被叶蓁和谢云殊安顿在老宅种菜,另一部分则打算安置在织布坊,以后学习织布的营生,好自力更生,赚钱养活自己。

  如今听余下不善于织布的姑娘们这样问,叶蓁便笑了笑。

  “是的,就定在两日后。”

  她向这些满怀期待的姑娘们许诺。

  “只要你们愿意,只要蔬菜这边不出问题,也能有机会去织布坊瞧一瞧。”

  大伙儿喜出望外,她们虽是不会,可到底有许多姐妹在那儿,瞧一眼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在这群姑娘们的眼里,叶蓁和谢云殊夫妻俩对她们来说,就像是重造之恩的再生父母一样,如今能有安生之处,还能和姐妹们一起种菜、学习织布手艺。

  这一切对她们来说,简直像做梦一样。

  在以前,想不敢想。

  大字不识如她们,一群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农家姑娘,如今竟也能靠自己安身立命,堂堂正正做人。

  大家心里对叶蓁都充满了感激。

  “真的吗?那太好了!”

  姑娘们雀跃起来,笑声感染了叶蓁。

  她再次向这次姑娘许诺——

  “你们放心,只有我在一日,织布坊的大门都向你们敞开,只要大家肯学肯做,无论是织布、种菜……还是其他的,都可以跟我说,我会安排大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道理千百年来得以验证,叶蓁真心地希望帮助到她们,不仅仅暂时给她们提供住处、工作。

  而是着眼于更长久,盼着姑娘们都能靠一技之长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