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强67 作品

第3078章 用对比打脸

    话音未落,卡塔尔的阿勒萨尼发来紧急视频。

    画面里,三百辆改装车正在波斯湾的钻井平台作业,突然刮起的沙尘暴让能见度不足五米。

    “施耐德刚才联系我,说可以提供防沙滤镜,但要我们终止和中国的合作。”

    他指着车身上依旧运转的过滤系统:

    “可你们的工程师早就想到了,这玩意儿拆开,里面就是普通的纱窗加静电吸附装置,成本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伊万突然笑起来,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图纸:

    “这是给非洲矿区设计的‘三防’储氢罐,防沙、防腐蚀、防撞击。”

    他的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焊缝:“让他们去告吧,等我们的车在撒哈拉跑满十年,专利局的纸早就发黄了。”

    深夜的纽约,叶风刚结束和加州州长的会面,手机就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是能源部内部人士发来的:

    埃克森美孚正联合五家石油公司,计划在得州修建输油管道,绕过环保审查的理由是“保障能源安全”。

    他立刻打开电脑,调出未来进步党掌握的油田污染数据。

    三年前,得州的一场原油泄漏导致二十万亩草原荒芜,清理费用至今没结清。

    “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他给团队发消息,“把这些照片投到国会山的大屏上——当石油美元流淌过的土地寸草不生,谁才是真正的安全威胁?”

    发布会当天,天空飘着细雨。叶风站在大屏幕前,身后是对比鲜明的画面。

    左边是军垦城光伏板下的棉田,右边是得州泄漏现场的死鸟。

    “战士集团在内蒙古治沙二十年,”他举起一份联合国报告:

    “他们每卖出一辆车,就种十棵树。而某些公司,每赚一美元,就留下三美分的环境债务。”

    人群里突然冲出几个抗议者,举着“滚回中国”的标语。

    叶风没有后退,反而向前一步:

    “我的祖父是军垦战士,在这里种出第一片麦田!”

    “我父亲战士汽车遍布全世界,芯片更是家喻户晓!”

    “我弟弟把沙漠变成光伏产业园;我现在站在这里,不是为了某家公司,是为了让得州的孩子也能看见星星——而不是在石油烟雾里咳嗽。”

    这番话被直播到全球,军垦城的研发中心里,工程师们正围着屏幕欢呼。

    王丽娜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大众集团的采购总监: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暂停了,我们想进口五千套电池模块,用于德国的电动车生产线。”

    他顿了顿,“刚才柏林的环保组织发来邮件,说要提名‘双能车’参评年度绿色创新奖。”

    伊万突然拍了下桌子,指着屏幕上滚动的新闻:

    通用汽车的专利诉讼被法院驳回,理由是“缺乏实质性技术对比,让法务部准备反诉。”

    他拿起一份检测报告,“他们的燃料电池在-10c就启动失败,却敢告我们侵权?顺便把这份数据发给特斯拉——马斯克不是想造氢能皮卡吗?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技术。”

    此时的非洲,杨革勇正站在光伏制氢基地的工地上。

    五十辆“双能车”正在运输光伏板,车辙里的积水滋养着路边的猴面包树。

    马赛和索国有了新能源加持以及沙漠改造技术,在整个非洲已经脱颖而出。

    “壳牌刚才派人来,说愿意用尼日利亚的油田股权换我们的技术。”

    他踢了踢脚下的沙砾,“我告诉他们,当年这里的人喝不上干净水,现在氢能车排出的水,够全村人用三天——这种生意,比挖油良心。”

    消息传到军垦城时,叶雨泽正在棉田检查氢能播种机。

    机器驶过的地方,棉籽均匀地埋进土壤,排出的水汽在阳光下凝成小水珠,落在刚发芽的麦苗上。

    “叶风刚才说,未来进步党又争取到三个摇摆州议员的支持。”

    李林东递过来一份订单,“巴西雨林基金会要两百辆巡逻车,带生物降解装置的那种——他们说,用我们的车,既能抓盗猎者,又能给濒危树种浇水。”

    远处的公路上,一队挂着欧盟牌照的卡车正在卸货。

    车上装的是博世集团的零件——施耐德终究还是松了口,不仅恢复供应,还主动降价20%。

    “他们的工程师偷偷来考察过我们的生产线,”阿古拉笑着说,“看到伊万把燃料阀精度做到0.02毫米,脸都白了。”

    夜幕降临时,叶雨泽收到叶风的视频。

    国会山的草坪上,未来进步党的议员们正和环保组织一起,给一辆氢能车加氢。

    车身上贴着新的标语:“能源不分东方西方,只分干净肮脏。”

    “刚通过的《基础设施法案》里,有五十亿美元用于加氢站建设。”

    叶风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

    “得州的石油大亨们还在闹,但昨天的民调显示,72%的选民支持发展氢能——他们或许能买通议员,却买不通老百姓的眼睛。”

    叶雨泽看着屏幕里儿子眼角微微的细纹,忽然想起那些在沙漠里测试的日夜。

    “还记得你小时候,总问我为什么要在沙子里种树?”

    他轻声说:“现在你该明白了,有些根,扎下去的时候没人看见,等枝繁叶茂了,自然能挡住风沙。”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前。军垦城的灯光已经连成一片,加氢站的光柱刺破夜空,照亮了远处正在播种的棉田。

    一辆“双能车”缓缓驶过,车尾部的水管在田埂上浇出蜿蜒的水痕,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系着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

    伊万抱着一摞专利证书走进来,最上面的那张写着“氢能农机闭环系统”。

    “刚收到消息,德国农业协会想引进这套技术。”

    他的眼睛在灯光下发亮:“他们说,当拖拉机排出的水能浇地,就再也没人怀念烧柴油的日子了。”

    叶雨泽接过证书,指尖触到纸页上凹凸的字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漠。

    那时谁也想不到,有一天,光伏板的蓝会和棉田的白交织,氢能车的水会滋养草木的绿。

    而那些关于能源的博弈与坚守,终将在车辙碾过的地方,生长出比春天更长远的希望。

    远处的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隐约能听见工程师们的争论声。

    叶雨泽知道,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华尔街的期货曲线还在波动,国会山的法案还在修改,施耐德的邮件里依旧藏着试探。

    但只要军垦城的灯光不灭,只要那些车还在土地上跑,只要治沙人的笑容还在,这条路,就永远值得走下去。

    就像此刻窗外的月光,穿过云层,落在加氢站的水洼里,映出漫天星子。那些星子,既是过去的汗水,也是未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