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讨梁檄文预未来
十二月甲子朔(初一),慕容绍宗率军进抵梁国潼州城,郭凤闻讯连夜弃城而遁,绍宗由此不费吹灰之力取得潼州。
交接完城防部署后,再使军司杜弼作下讨梁檄文,按高澄的授意,留降将赵伯超之子赵威继续为人质,放赵伯超领少数降兵,将檄文带至梁国。
随即还军与高岳汇合,开始东进讨伐侯景。
侯景久攻谯城不下,只得转攻东南方向的城父,很快攻克。从而驻军在涡河中游与刘丰相持。
宣德殿中,陈元康高声诵读着杜弼所作的讨梁檄文:
“皇家垂统,光配彼天,唯彼吴、越,独阻声教。元首怀止戈之心......
侯景竖子,自生猜贰,远托关、陇,依凭奸伪,逆主定君臣之分,伪相结兄弟之亲,岂曰无恩,终成难养,俄而易虑,亲寻干戈......
而伪朝大小,幸灾忘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彼梁主,操行无闻,轻险有素,射雀论功,荡舟称力,年既老矣,耄又及之,政散民流,礼崩乐坏......
必将祸生骨肉,衅起腹心,强弩冲城,长戈指阙......
鹬蚌相持,我乘其弊......
若吴之王孙,蜀之公子,归款军门,委命下吏,当即授客卿之秩,特加骠骑之号。凡百君子,勉求多福。”
“好、好,真是好文......”高澄连声大赞,从榻上振衣而起。
“好一个‘主荒于上,臣蔽于下’,好一个‘智者所不为,仁者所不向’,杜弼这檄文,真乃字字珠玑。”
冷笑一声:“亏萧和尚居江南之地,妄称正统,实则早已如枯木朽株,徒有其表。也确如杜弼所言‘南风不竞,天亡有征’,
就当这檄文是给昏耄的萧和尚提个醒,若他仍旧冥顽不灵,待我平定侯景,必当挥师南下,以‘破竹之势’,一举荡平江南,以成‘尺书征建邺’之功。”
崔暹、赵彦深等人异口同声:“大将军必成‘尺书征建邺’之功!”
梁文德殿中,张僧胤捧着檄文读至:“彼梁主......彼梁主......”再也不敢继续下去。
“给我读出来......大声读出来!”萧衍一声暴喝,张僧胤只好继续诵读下去。
萧衍右手枯槁手指早已陷入掌心,左手仍旧支额强撑,却早已是蹙眉紧锁。
心中怒意翻涌、却无从宣泄;满怀着悲怆,也无泪可倾;亦在檄文诵读声中,渐渐生忧。
也不过哀叹,覆水难收。
朱异一旁焦眉苦脸,待张僧胤诵完檄文良久,瞧着萧衍只是蹙眉喘息,没有说出一句话。
只得轻声宽慰:“陛下且宽心,高澄竖子不过狂妄之徒,檄文一向都是虚张声势,图个痛快罢了,若他真有什么本事,都一年光景了,不也是拿侯景无可奈何吗?”
“那你是说,朕那十万之师,还抵不上一个侯景?”
朱异连忙跪地伏首:“陛下明鉴,臣并非此意,此次寒山失律,纯属胡虏狡诈,还有那羊侃坐视不理......”
“兵不厌诈,败了就败了!”
萧衍叹了口长气:“唉,也是朕用人不当,渊明从未带兵打仗......”
忽而拍案,浑浊的眼中终是迸出怒意:“可他竟敢妄言朕的大梁'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简直荒谬!
我朝百姓歌舞升平,安居乐业,如金瓯无缺,他不过区区胡虏也配妄称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