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北域(合二为一)(第2页)
......
北域。
素有人族起源之地的称呼。
又因其七国争雄,而闻名遐迩。
饶是相距不知其万万里之遥的大宋,都听闻过北域七国争霸的事情。
例如:大秦杀神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国降卒。
更是被编译成各种小说话本,成为了无数茶馆里面津津乐道,经久不衰的评书。
除了大秦杀神白起的故事外,还有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桃杀三士、邹忌讽齐王纳谏、苏代止惠王伐燕、乐毅伐齐与田单复国......
发生在北域七国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
大国与小国,战争与计谋。
涌现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
这片被誉为人族起源的大地,依旧保持着许多上古时期的习性。
——
稷下学宫。
本是当年齐桓公当政时期,所创立的一所学府。
被誉为齐国最高学府,其内人才济济,甚至就连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以及阴阳家开创者皆在此学府任教。
奈何,天不遂人愿。
伴随着曾经的春秋霸主齐国的落寞,稷下学宫也逐渐走向衰退。
春秋霸主齐桓公时期的齐国,乃为姜姓吕氏,直到“田氏代齐”,现如今的齐国早已成了“田氏”的形状。
曾经的春秋霸主一去不复返,北域也早已经变为了七国争雄。
在齐国处于战乱时期,时任祭酒的后圣荀子,为了给稷下学宫创造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壤,便举家搬迁,将稷下学宫搬离了齐国。
现在,稷下学宫所处的地方,乃是海外三千岛屿中的其中一处。
而此地在稷下学宫未搬迁而至的时候,就已经名扬海内外。
她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瀛洲。
或者可以被称呼为瀛洲仙山。
海外三千岛屿,唯三座仙岛最为有名。
分别是蓬莱、瀛洲、方丈。
稷下学宫便位于瀛洲仙山。
一座占地足有四千余里的岛屿,生长有神芝仙草,更有千丈之高的玉石山。
山中有泉水名——玉醴(li)泉。
味道甘甜,比之仙酿也不遑多让,几口便能醉人,多饮更是传闻能长生不老。
稷下学宫从齐国搬迁至此,已有数百余年。
在后圣荀子的带领下,众多先生齐力,为稷下学宫创造了一片安宁的环境。
即便现在后圣荀子已经不在,稷下学宫依靠着前人的余热,依旧能保持着超然物外的身份。
这是一个宁静的庭院,院中一棵老槐树在微风吹拂下,微微晃动着枝叶。
树下,石桌前坐着一蓝衣少年,捧书而看。
他样貌俊朗,颔首低头,点点斑驳的阳光打在他微颤的睫毛上,淡泊、宁静而致远,彰显君子之风。
“叮铃~”
门口的风铃响动,提前一步欢迎了客人的到来。
蓝衣少年抬眸望去,迎面走来一面带笑容的男子。
“师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乘风望着眼前的小师弟,心里感慨。
剑眉星目,唇红齿白,好一个翩翩少年郎。
“小师弟,老师叫你去一趟。”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师兄。”蓝衣少年微笑,合上手中书籍。
“师兄,我先去找老师了,你请自便。”
目送着小师弟离开,姜乘风咂吧了下嘴。
小师弟是一个多月前来到的稷下学宫。
他记得很清楚,当时老师从外面带小师弟回来的时候,小师弟正处于昏迷状态。
后来,老师就把小师弟留在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已经很久都没有来过新的面孔了。
小师弟是近些年来唯一一个新面孔。
他无法忘记当时自己亲眼所看见,令人无比震撼的一幕。
老师想收小师弟为弟子,却遭到了拒绝!
老师想收弟子,却被拒绝!
姜乘风发誓,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忘记那一幕。
自己老师是何等身份,乃稷下学宫当代祭酒,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还是现如今存世的绝巅大佬之一!
真正站在这片世界顶峰的强者!
无数人想拜在其门下,都被无情拒绝。
然而现在,风水轮流转。
就是这么一位绝巅强者,想要收徒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谢先生厚爱,救命之恩亮谨记于心,亮已有师父,请恕亮不能答应。”
这是小师弟的原话。
老师见状,只能无奈摆手。
然后让小师弟先留在稷下学宫学习。
姜乘风曾多次看见老师一个人的时候唉声叹息,叹息如此天资之辈,竟然被他人捷足先登!
姜乘风大感震惊,自己老师是何等人物,无数惊才绝艳之辈想拜师都无门,现在居然为了一少年郎如此作态。
难不成比自己的天赋还妖孽不成?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当他得知小师弟的情况后,惊为天人。
原来,这个世界上,居然还真有比自己妖孽的人!
十六岁的第五境,当得上妖孽二字。
想当初,他十八岁才踏入第五境,就已经被称为惊才绝艳之辈的天才。
人与人还真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否则啊,真的容易气死人。
“小师弟”是姜乘风自作主张这么称呼的。
老师没有说什么。
小师弟也只是笑笑。
虽然没有师徒之名,但却有师生之实。
小师弟在老师手下学习货真价实。
“不知道老师让我叫小师弟过去又有什么事......”
——
山之高,其千丈有余,举目可见白云千载,抬手可摘日月星辰,其名曰——玉石。
玉石山巅,一棵苍莽古树拔地而起,其树干如盘虬卧龙,望其年轮,恐不知其年数。
古树上挂着红色飘带,似前人的祝福。
树下,有一石质棋盘,棋盘上黑白双子各占一边。
一人盘膝坐于棋盘边,目光深邃,深不见底。
“老师。”
少年郎的声音在风中响起。
人影回神,扭头望去,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孔明来了,快快过来。”
诸葛亮对老师的反应不足为奇,快步上前,盘膝坐在老师身前。
望着老师的脸,无论多少次诸葛亮还是会感到惊讶。
老师已有八百余岁,非但没有垂垂老矣,反而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眼眸明亮而又深邃,仅从外表看,任谁都无法看出这是一位已经有八百余岁的老者。
唯有深邃眼神中的沧桑之感,才会显露几分历经的无数岁月。
......
(兄弟们的留言我都看见了,此书写个两三百万,继续接着写是不可能了,实在是太难熬了。我尽力写个不错的结局,有新书的消息一定告知各位,还望兄弟们先别着急着删书架)
(还有一件事,居然有章节被屏蔽了,啪这个字居然有问题,算了,多的不多说,懂得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