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三行 作品

第四回《义军联盟,共襄大举》第二节(第2页)

于是中路军除了要对付官军闰弘道所部之外,还要对付乔嘉言所部援军,以及成沫所部。

成沫是成山宰的侄孙,在原本的江西道节度使赵占鳌死后,得以接替该职位,做了新的江西道节度使。成山宰另一个侄孙成泓做了江东道节度使。成山宰如今不担任朝廷职位,就在江东道的首府金陵府郊外的紫金山上,继续充当他的“山中宰相”。紫金山得名于山上常有紫气缭绕。紫气正所谓王气,成山宰居于此山,愿望能够得到王气熏染而做成王者。

中路军以江右义军为主导,江右义军首领姚水莲十分听从吉义与贾熙的话,贾熙在吉义不在时自己拿主意,吉义在时则喜欢帮吉义拿主意,因此整个中路军,差不多是吉义可以说了算。别支义军首领,都久闻吉义的名声,谁能不服“吉大侠”、“妖人吉义”、“节度使克星”、“天下第一好汉”、“二万金”?再者他们来到江右义军的地盘,受到盛情款待,都很喜悦,更加乐意听从吉义的指挥。

天时、地利、人和,如今俱全了!以吉义的打算,不必与闰弘道纠缠——何必跟自己义妹闰若梅的父亲纠缠呢?虽然双方名义上必须打,但尽量留力就好了。

另外还有郑若汉。由于岳父面临严峻形势,郑若汉请缨讨得三千兵马,前来帮忙防守赣州。郑若汉的大哥郑若星,讥讽郑若汉是个剿匪都会被匪徒抓去的无用之辈,必然守不住赣州。但是郑若汉很有信心,立下军令状。老爹郑克庄便给了郑若汉三千精兵,嘱咐郑若汉必须尽力保住闰家,否则唇亡齿寒,自家也不好过。

郑若汉何来信心?就是因为跟“匪军”暗中保持往来,知道“匪军”的打算。山士贤作为江右义军的军师,一直与郑若汉保持联络。吉义到达之后,派人通过郑若汉告知闰弘道,只要别太过与义军作对,义军并不会去攻打他最重要的两个城市赣州和吉州。一时需要拿下他的抚州,以便向北进军,但过后也会还给他。郑若汉让妻子闰若梅私下去同她老爹讲。闰弘道原本有些怀疑女儿女婿私通义军,如今他们传递来义军的通告,闰弘道乐得与义军相安无事,保全自家军队少受损失,便果断答应。

于是吉义主导中路军,假装派了二万多人马从瑞金发兵取赣州,主力七万多大军向北攻打抚州。

二万多人马由山士贤率领,由各支义军抽出老弱病号组成,战斗力欠缺,做个样子要去攻打赣州,还没开到城下,就以侦察到茶陵驸马的大军前来为由,掉头撤退。不战而退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这个不太好的名声就由山士贤担负。山士贤为了主公大哥的大业,不会在乎自己有一点虚名上的损失,自告奋勇做这件事。能够彰显英明神武的事情则给大哥去办。

吉义率领所部一千人马,作为主力大军的前锋,杀奔抚州。抚州守将根据闰弘道的命令,只要抵挡一下意思意思,便率军在南丰县城与吉义“对峙”了一天,当夜即弃城而逃。吉义拿下南丰县城,乘胜进军抚州。抚州守将又“坚守”了三天,然后弃城撤退。

就这样,义军与闰弘道明战暗和,双方互相“以礼相待”,各让一边,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闰弘道保存了自家的力量。义军打通了通向南昌的道路,很快就进军来到南昌府的境内。三路大军之中,中路军最早杀到目的地。吉义的威名,自然又有所增添。虽然吉义并不在乎虚名,但如今作为中路义军的灵魂人物,虚名多一些也是无妨,不无好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