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 作品

第345章 夷县之乱(第2页)

于是这张庆便在众匪的簇拥之下,自立为庆王,并改夷县为庆京,做为的他的京城。自立为王的张庆,一边封赏官员,随后开始对百姓苛征税收,一面招兵买马。准备下一步将对夷州岛上那些不臣服的部族发动征讨。

消息传到朝堂,是满朝皆惊。怎么也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夷县,竟然能发生这样的事。

林免看完奏折后问道:“众卿家!对于夷县之事你们怎么看?”

唐滨忙道:“陛下,夷县虽然偏远,但也是我大虞疆土,绝不容海匪如此猖逛,竟然还敢分疆裂土、自立为王,更是不能容忍!否则,我大虞将会被分疆裂土不说,一但让其成了气候,不但会严重影响我对外商贸,同时也将让整个东南沿海地区不得安宁!”

兵部尚书乐随也出列奏道:“臣赞同唐相所言。只是目前贼兵势大,而我大虞仅在闽中募府军中有一海巡营,兵不过一千,战船也不过几艘大船与数条缉私的快船。恐怕单凭这点兵力和船只,要跨越大海去征讨海匪,怕是不够啊!”

户部侍郎常在宽也出面奏道:“陛下,海匪为患确实不能置之不理。可如今我大虞的军力都主要用于防备北宁,且军士多不习海战。仅凭闽中一个海巡营只怕根本不是海匪之敌手。而今国库虽略有储备,但也并不充盈,刚成立织造司又花去不少,而短时间内还难见成效。若是要扩充水师,打造战船。时日久延不说,而且只怕对国力损耗也会很大啊!”

林免听罢,不由的问道:“那依卿之所见,当如何呢?”

“依臣愚见,与其劳民伤财,不如对其进行招抚!其即然能掌控众多海上盗匪,那么若能将其招抚,也能减少海上的盗匪劫掠,同时也无需朝庭耗费大量银钱,劳师动众了!”

听着他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是林免却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林逍遥问道:“郢王意下如何呢?”

林逍遥随即说道:“常大人所言,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行不通!”

“这是为何?”林免追问道。

“陛下!诸位大人!那张庆虽身为海匪,但却能施计,夺取夷县,并自立为王。说明其并非一般的海匪海盗,而是一个心思缜密,野心极强的角色。像这样的人,即便是能招抚,那也是叛服不定的。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隐患!而且,对于这个杀人劫掠的盗匪,若是因清剿难度大,朝庭便进行招抚!那这百姓对朝庭的信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也会让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大股盗匪起到一个反面的作用,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所以,我的意见是,必须坚决的剿灭,以儆效尤!”

常大人一听,也连忙问道:“郢王殿下!你之所言,臣也极为赞同。可是这远涉重洋,去清剿海匪,可并非易事啊!如今我大虞精力与兵力都在陆上,这水师几乎就没有。此事恐怕并不容易啊!”

林逍遥笑着问道:“常大人协理户部,那依你看来,这若是要清剿海匪,需要多少时间、耗费多少钱粮、又需多少兵力啊?”

常在宽忙道:“依臣看来,这兵力嘛,恐怕至少需贼寇的两到三倍以上,方有胜算。目前听闻海匪已达四千余众,所以兵力至少需要一万至一万五千人以上。而这么多人的耗费,再加上打造船只,以及渡海作战定是需要再专门进行训练。所以这所需的耗费都折算为银钱的话,至少需要一百二十万两以上。所需时间只怕也得一年以上,毕竟水师是需要训练的,否则一般的军士只怕到了海上便晕得没有战斗力了!”

林逍遥点点头道:“看来常大人还是做了些功课的,对海战也多少有些了解。”

说罢要逍遥转身对林免奏道:“陛下,闽中臣也去过,多少有些了解。臣愿前往闽中主理剿灭海匪之事。臣不用朝庭一百二十万两,只需八十万两便足矣。同时不需要朝庭在额外增派一兵一卒,臣自信能在八至十个月内平定夷县之乱!”

林免一听,也是极为高兴。他知道,没有把握的话,林逍遥是不会这么说的。可他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那不知郢王还需要些什么?另外这八十万两够吗?如今朝庭国库虽不充盈,可据朕所知,两多百万还是有的。”

林逍遥忙道:“国库这些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开支,而且明年春闱也将恢复,也需要一大笔钱。所以八十万辆应该足够了。臣只需要监正司全力配合臣,同时到了闽中,臣需要能够就地征召兵士和水师筹建等自主决策之权。”

林免连忙点头道:“这些都没问题!卿持天子剑,如朕亲临。该怎么做,一切都随卿意,朕定当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