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新君即位(第2页)
“这个啊!我想他应该不会就离开朝堂,自己真的去逍遥了吧!而且逍遥在兵事方面的才能,在我大虞那是不可多得的。只怕就算到了那天,我也离不开他啊!当然,我也不会给他太多杂事的,但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兵事方面,只怕还得请他拿主意。不过我也知道逍遥的性子,不喜欢太过约束。不过这也简单,他不必每日上朝啊!只是有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外敌入侵等这种事的时候,还是得需要他来帮我分忧啊!”
太后听罢点了点头道:“也是!其实像你们这样挺好的。就拿先帝与唐相来说吧!他们虽算朋友,但更是君臣。因为在他们是朋友之时,就已算君臣了。而你们却不同,不仅是同宗堂兄弟,更早已是朋友。然后才成为君臣。自古帝王都自称、朕、寡人、孤家,就是因为当上君王之后,便难有真正的朋友。所以我希望你们不仅是君臣,而且能一直都是朋友。虽为帝王,但也当能珍惜这份处在君王之位还能有的情谊!”
林免忙道:“请太后放心。不仅是逍遥!还包括南宫耀、周琦,我们会一直都是好朋友,好兄弟的!”
“那就好!其他我也没什么说的了。明日朝堂之上,我便会向众臣宣布此事,并让礼部择日给你举行登基大典。毕竟大虞的君位已空缺太久了。”
次日的朝堂之上,对于林免承继皇位之事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澜。因为林逍遥在此之前早已将众臣给说服,所以此事也很快的便定了下来。同时礼部也选在了五日后的黄道吉日,举行新君的登基大典。
虽然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可虞国向来提倡节俭,且林免也一再要求尽量从俭。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与外战,国力也确实有损。所以,登基大典只需附和规制便可,能省的尽量都省掉。
新君登基之后,自然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昌平。并对这些平乱和对外御敌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经过一翻商议之后,任唐滨为右相,主理朝中日常政务。而成王,已然是王爵,在爵位之上不可能再有加封。
林免本是想让其顶替严烁的刑部尚书之职,但唐滨等人认为不宜让成王入京为职。毕竟大家多少都对其还有些忌惮。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成王依旧为长沙太守。但由于林乐在此次平乱之中也有战功。于是便加封其子林乐为湘王、并且立次子林丰为成王世子,这样次子也能继承成王之后的公爵之位。
对于这样的封赏,成王自然也是很满意的。毕竟一门出两王,那可是虞朝立国百年来仅有的。
对于在这次平乱与抵御外敌中立有大功的几位主要将领,加封闻双候爵。加封老将军魏昕候爵。加封屠炯候爵,并留京听调。毕竟魏老将军年事已高,若再有何战事,京中必须得有得力之将领可调。封屠宏为南苍伯,并提升为苍悟镇守使。
复任夏荀为禁军统领,掌管禁军。提任陈恒为监正司司正、关雄提升为民属提属、庞明也被提任为监正司民属三典的提典。对镇守淮州有功的李梁与随州镇守使都加封伯爵。对其余有功将领及诸臣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加封。其中将桂州营校宋谦提升为卫将军,并暂留京听任。毕竟现在郢都镇还是空缺,几无一兵一卒。任葛斌为桂州募府军营校。
同时,林免尊慈安太后为母,依旧奉养于慈安宫中。
并任南宫耀为礼部员外郎,同时次月起恢复《虞月刊》,由南宫耀兼任总编撰。
至于对林逍遥的加封,林免也是很费了一翻心思。最后决定,封林逍遥为郢王。以京都之名进行加封,也足显其尊贵之意。同时任命林逍遥为左相,主理全国兵事。而且还给其自由上朝的特权,且见君不用行跪拜之礼。也算是成全了林逍遥不喜约束之习性。
除此之外,本是想再赐一把天子剑的,可见林逍遥已有一柄名剑在手。再赐却显多余,于是便赐他这把天泉剑以天子之名,且有见剑如见君,同时还有上打昏君、下斩奸臣之特权。
当然,林免也没有忘掉周琦。可以他对周琦的了解,若是给其官职,只怕他定不会接受。于是便封其为郢王府五品卫帅统领。要知道,按虞国规制,除了太子府可以有三百卫帅。这可是由朝庭供给的护卫队。其余无论多大的官,除去各衙门,其府邸里的护卫都是由官员们自行招募负担的。
这样的官职周琦自然能够接受,而且也显示出了林逍遥的尊贵与其他王爷在身份上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