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意见相左(第2页)
现在他们从银行贷出来的每一笔钱,将来都有可能破砖烂瓦,一片废墟。
然而,市长丁本海却并不同意关深的提议,他觉得时下唯有不惜一切代价,刺激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经济活跃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要做到这一切,由银行来放贷,公司企业来负责到处建楼,是最高效最快捷,也是最稳妥的办法。”丁本海如是说道。
关深很好奇,为什么丁本海会提出这种观点:“到处建楼?试问建这么多楼,我们拿来卖给谁?另外要如何监管金融风险这一块儿?”
“关书记,你太不了解京河了。”丁本海自信地说道,“京河以前最不缺的就是人,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建小区,建写字楼,建各种综合性的项目,根本不用担心卖给谁这样不是问题的问题。”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京河市在经历9.26事件以后,会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经济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是向下,也不是波浪,而是直线上升。”
“从这一刻开始,京河市的经济,必然进入快车道。本地企业要发展,要扩建,中小型公司、甚至是作坊,也会在经济利好的带动下,持续加大投入成本,大家都会在三至五年内,完成自身的破茧重生。”
“然后就是经济遍地开花,小作坊正了五脏俱全的公司,中小公司成了规模化的大企业。”
“而我们的大企业,甚至要向外输出发展,去影响京河以外的城市,京河未来的gdp翻上两倍都不至,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听完丁本海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关深甚至也有那么几秒钟,感到心潮澎湃,不过转念就冷静下来,丁本海似乎犯了一个好高骛远的错误。
城市在经历过重伤剧痛后,即便是再乐观,三五年内也不会有gdp翻两倍这样的事情发生,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已经说明市委市政府用了十二分力气,想要呈几何状的提升gpd,还是任重而道远。
“本海同志这些话,说得没有错,确实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我个人来讲,也是非常受用。”关深这话像是打了个太极,让丁本海刚才硬桥硬马的几段话,突然变得软绵绵。
“不过话说回来,本海同志话里的那股子精神,我们必须得有,但同时,也不能自欺欺人,自我麻痹,好高骛远的态度要不得。”
“做为市委市政府,既看不到今后的危机,又不能很好抓住眼前的机遇,老百姓私下里会怎么形容我们?肯定就两个字:无能!”
说到这里,关深故意指着窗外。
“你们别看现在那帮开发商干得热火朝天,银行看上去也像是得了很多大便宜,但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眼前这点蝇头小利。一个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你们觉得只是靠建几幢楼?盖几座小区这么简单吗?”
“本地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包括所谓的本地企业,说来说去,不还是那几家公司吗?”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新鲜血液,能够为城市这个大机器提供充足燃料的大公司,大企业,本土的企业就是再融资,再扩张,他最后能做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