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2页)
可不是打脸,而且还是用科学来公开打脸!关深没有嘲笑陈同华的意思,他在普惠呆过,知道基层的情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基层是一种生存的基本技能,不用想就知道,陈天南和叶振程根本就不愿意让火电站项目落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陈同华强行推动,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办法和陈同华抗衡,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求其他方法了。
地质报告只是一个试探,相信接下来还有其他的手段。
“陈书记的意思是?”关深试探着一问。
“不行,决策不能轻易改变,必须在千锋镇落地。”陈同华感觉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我要请京城的专家过来考察论证,陈天南他们请的所谓专家,不算数。”
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是谁请来的专家上面,而在于陈天南和叶振程并不是真心接收火电站项目,关深想借机说服陈同华:“陈书记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最开始时专家论证的结果是燕舞镇最适合火电站项目呢?不仅仅是因为燕舞镇临海,还因为燕舞镇的地质条件、气候和自然条件,都最合适。”
陈同华听明白了关深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还是落地燕舞镇好?”
关深点头。
“不行不行。”陈同华连连摇头,用力摆手,“如果还落地燕舞镇,不是我自己打自己的脸么?还有,我们和上任班子的选址一样,也显不出来我们更大的魄力和更长远的眼光!”
关深不是技术型官员,却尊重技术和科学精神。他详细研究过欢西县的地质、气象和自然条件,燕舞镇是沿海六镇中最小的一个镇,也是全县最小的镇,除了有一个盐场之外,并没有其他工业。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日照条件比其他沿海五镇都要好。
当然,在全县也是。
对比之后才发现,火电站落地燕舞镇确实是最优选择,不管是运输、排放、日照等条件,当然,除了人为因素之外。
一般继任上任后,都不想延续上任的决策,是不想做出成绩被当成是上任的功劳。关深不同,他有大局观,只要是有利于百姓和经济发展的,他会继续执行,并不在意是被当成谁的功劳。
功成不必在我。
他知道现在他还没有办法说服陈同华,只好继续采用迂回之策:“陈书记,其实不管最终火电站落地哪个镇,都是在您任上实现的,功劳和政绩都归功于您……”
陈同华摆了摆手:“不要说了,在千锋镇落地的决策不能变,一变就会出问题。这样,你帮我想想办法,怎么敲打一下陈天南和叶振程,他们欺上瞒下,以为我不懂基层工作?是,我是没有在基层工作过的经历,但我懂干部。”
在许多事情上,关深和陈同华理念并不一致,但在有一些事情上,他和陈同华又看法相同——对于陈天南和叶振程,他也认为非常有必要敲打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