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想 作品

第241章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第2页)

晚上回去后,黄流就很快制定了一个税收减免和优惠的方案出来,第二天就递交给了关深。关深将方案抛给了齐一夏,让他进一步细化。

一连三天,关深都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度过。除了县委的会议之外,还有政府的会议也需要他来主持和召集。

经过十几次密集的会议之后,陈同华的关于立刻推动火电站项目落地的想法,通过了决议,并且按照他的意思将选址定在了千锋镇。尽管还是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关深也明确地表态希望陈书记再缓一缓,但以郑名望为首的几名常委力挺陈同华的方案,关深也只好服从。

书记毕竟是一把手,而且比他大了一级。

不过也是由于关深对陈同华方案的服从,陈同华对关深在政府班子的一系列举措,并没有发表不同意见。也是他顾不上,懒得理会。更是因为当他得知关深先从清扫卫生为抓手进入工作时,哈哈一笑置之,对关深的做法在嘲笑之余,多了一丝不屑。

既然陈同华没有反对意见,关深在政府办公会上形成了决议,并且要求全县各党政机关起到带头作用,各乡镇负责人也必须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差不多半个月后,陈同华和关深基本上熟悉了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也了解了各自的班子,三件事情同时提上了日程,并且开始着手推动。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火电站落地的大事。

陈同华一意孤行,力排众议,非要把选址落在千锋镇,并且在第一时间就对外释放了风声。

顿时如同巨石投水,在千锋镇乃至全县引发了轩然大波。

百姓中反对的声音如同浪潮一样,一浪高过一浪,关深从黄流、李宝春、庄启知等人转递过来的消息,都已经听得够多了,更不用说黄白水的亲身经历,以及行思君从其他渠道搜集过来的传闻。

是巨浪来临之前的动荡。

陈同华也听到了百姓的呼声,却对反对的声音置若罔闻,认为不足为虑,不会形成多大的风浪。

同时,第二件事情是由政府牵头宣传部配合的宣传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

但宣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一是各乡镇各村的负责人,没有积极性,也组织不上来听讲的人。电视台、电台和公众号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远不如一篇谣言更让百姓信服。

可以说,经过上次事件之后,欢西县委县政府在百姓中间的公信力,下降到了接近零的程度!

第三件事情,也是目前唯一有一些成效的事情,就是关深主导和力推的垃圾清扫活动。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不显山不露水似乎毫无意义的垃圾清扫活动,会引起不小的反响,以及热烈的讨论。

当然,还有激烈的抵触和反对。

在县委县政府刚刚宣布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垃圾的治理整顿工作之时,没有人当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