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话语权之争(第2页)
“很难。”秋林平望向了窗外,窗外夜色正浓,“你们觉得杨之斌十几年不倒,除了有市委一些领导的支持之外,省里就没有关系吗?他省里的后台也很硬。”
“杨之斌有同学是省委领导!”
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的杨之斌,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因此同学之间年龄地位差距悬殊。
关深早已猜到杨之斌在省里也有支持者,他依然坚持他的看法:“省领导再支持杨之斌,也是基于杨之斌没有违法乱纪的前提。如果坐实了杨之斌贪污腐败的事实,书记拿下他,是反腐倡廉,是为民除害,是为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
省领导一般也不好直接干涉市委对一个县委书记的处置,秋林平想要拿下杨之斌,还是拥有八成以上的决定权。
“林平,你就是太瞻前顾后了。人在官场,只要立足百姓,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前提,就不怕背后有别人算计。”谢华建拍了拍关深的肩膀,“现在关深都把普惠的一锅水快要烧开了,你却还想着要灭火,你对得起党和组织对你的培养对得起普惠40万百姓的托付吗?”
秋林平苦笑:“我不是想要灭火,我是在想怎么样才能让杨之斌顺利地下台,而不是闹到无法收场。关深,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关深办法有的是,但都不能说,三人中,秋林平既是长辈又是领导,而谢华建又是教授,虽然他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谢华建是哪一方面的教授。
关深就决定由谢华建引战:“还是请谢教授发表一下高见,他老人家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不就是给我挖坑吗?没问题,配合你,我跳。”谢华建不傻,一眼识破了关深的心思,“作为一名社会学教授,我非常热衷于研究官场、知识分子现象,从本质上讲,普惠问题是知识分子体系和小农经济体系的话语权之争。”
关深顿时头大,照谢华建的思路扯下去,没有三天三夜说不清,不,三天三夜后才进入主题,但争论上一个月也不会有结果,他忙打断了他:“谢教授,拜托您的切入点更小更准确一些,比如说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杨之斌的追求是什么,寄托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他会失去寄托而崩溃。任何社会学、官场学,归根结底研究的都是人性。”
“小关说得对,包括历史,几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老师说具体点。”秋林平也及时补刀了,可见他平常也没少受谢华建的长篇大论之苦。
“你们呀,真没耐心好好学点东西。”谢华建摇了摇头,“杨之斌是典型的深受小农经济影响的一代干部,思维模式、见识和格局,始终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村长的水平,当县长,还真是难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