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想 作品

第四十章 先自利再利他(第2页)

王奉本微眯的双眼猛然睁开,眉宇之间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与喜色,仿佛是一个刻意深藏不露的高人被人发现了身怀绝世武功,颇有装逼成功的喜不自禁。

可能是觉得表露得过于明显了,王奉本又赶紧收回了雀跃的姿态,故作淡然地“哦”了一声:“闲来时喜欢写几篇文章,有散文,也有执政理念,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罢了,不值一提,呵呵。”

王奉本自诩为文人,喜欢引经据典,说话比较文气,但在大多数是普惠当地人说话不太讲究的普惠县委,他曲高和寡,并没有多少人赏识不说,还经常被一些中基层官员嘲笑,说他装腔作势不接地气。

久而久之,王奉本就藏起了羽毛,轻易不再显露。奈何他总是心痒,有时写了文章或是有了心得,发表在省报、市报上面,总是想有意无意地想让别人看到,然后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只可惜,整个县委大院,认真读报的人少之又少。少数的几个读报人,不是注意不到他的文章,就是欣赏不了他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以及优美。

有时王奉本半夜醒来还会仰天长叹,总有一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空有才华无人识,周围皆是粗鄙人。

有几次关深去王奉本的办公室汇报工作,王奉本的手机响起,铃声是“高山流水”,再结合王奉本在县委的处境,以关深的聪明岂能猜不出王奉本的心境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后来关深就有意无意地在王奉本面前提及古诗和古文,并且也偶尔引经据典,慢慢就被王奉本认可,并且引为知音。

尽管王奉本早就认为关深是整个普惠县委唯一懂他知他之人,却还是没有想到关深对他的了解如此之深!从未有一人主动提及他在省报和市报发表的文章,更不用说关深还受到了他的启发。

关深将王奉本刻意掩饰内心喜悦却又憋得难受的表情尽收眼底,暗暗一笑:“同样是农业县,为什么有的农业县的农产品就有知名度,而有的农业县的农产品就只能自产自销,打不开销路不被市场认可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产品没有特色,二是产品没有销售渠道。”

“记得书记的一篇名叫《论农业县的几条出路》的文章中就提到了农业县受制约的几个方面,我学习之后,再结合普惠县的实际,还有省农业厅同学的相关建议,总结了三点。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书记指正。”

“跟我就别客气了,赶紧说呀。”王奉本也不再端着,而是心中狂喜。现在他和关深之间已经突破了第一阶段的认可,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合作。

如果合作成功,就会进入第三阶段的利益共同体的人脉阶段,双方互为人脉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