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青帮的死对头(第2页)
不想被抓,那就掏钱。
这些地方帮会的骚操作极大影响了漕帮在老百姓里的声誉。
而且闹大了会影响到漕帮在宏观层面上赚大钱。
于是,漕帮内部发展出了很严格的漕规。
轻则截耳,割筋。
重则,立毙,沉于河中。
别看漕帮骚操作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拿捏的非常清楚。
在运输粮食的时候,在漕规之上,还用军法管理。
这就给漕帮留下了两副面孔。
在官方来看,漕帮是个很得力的助手。
而在民间看来,它是偷盗米食,夹带私货,藐视法纪的群体。
属于是对上是乖宝宝,对下是大灰狼。
这也是能长远发展帮派的基本面貌。
同洪门不同,青帮的组织架构十分严密。
在洪门,相互之间是称兄道弟的,而在漕帮里面,非常讲究字辈。
不存在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的灵活性。
所以后世才会有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的说法。
其实,漕帮作为帮会性质的帮派,并没有太大的帮会愿景。
和朝廷合作,那更是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反清复明。
所以洪门把青帮当成是小叛徒。
对于洪门子弟投奔青帮,那都是要严惩的。
明确的给出了,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的管理规则。
但是漕帮觉得无所谓,能捞钱就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漕帮更有现代帮会的理念。
可惜,在朝廷面前再乖,也挡不住历史发展的规律。
随着黄河的不断调皮,运河水系被不断的破坏,海运开始一步一步的取代了运河漕运。
走运河看重的是劳动力,拉纤划船都需要人。
而走海运是重资产项目,海船的载重更大,而且主要是靠风帆驱动,这就不需要那么多水手了。
这时,漕帮开始‘上岸’了。
当时华国的局势是,太平天国和清军在苏北两淮折腾,新安派就借助战乱产生的权利真空,聚集到了两淮盐场。
用自已溢出的人力和地方私盐组织进行融合。
取名安清道友,即青帮名字的由来。
没了行业协会的业务束缚,没有了朝廷的压力,青帮开始彻底放飞自我。
完成了彻底的黑帮化转型。
以前漕帮是做私盐走私最多就是赚个差价,现在打通了全产业链。
从食盐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的全流程。
接着就是多元化,青帮的业务开始从水上讨生活转变成了从事赌博,绑架,抢劫等等陆地暴力活动。
而且青帮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加大。
光绪二年《申报》就记载,以前各地的帮会就是些无业游民和刑仿匪类的加入,但是现在,有武举人,仕途子弟,衙署差役选择加入了。
充分说明了青帮已经从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变成了主动加入的职场之路。
而青帮之所以聚集在淞沪一带,是因为青帮抛弃了农业国以粮食为主的运营模式,开始拥抱工业化。
鸦片战争后,淞沪成了通商口岸,再加上当时漕粮走海运。
淞沪是转运点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开埠以后的淞沪,租界割据,社会控制乏力,地下经济泛滥。
这会,淞沪几大工厂里面,工头和监工都是青帮的人。
而工厂里面的工人也都被吸纳进青帮。
如果不加入帮会就没有办法工作。
本质上,这跟不加入漕帮就很难在运河上讨生活一样。
皮是新的,但骨子里依然是旧的那一套。
百乐门的霓虹灯和南京路的繁华之下,做生意依然是青帮唯一关心的问题。
只是从曾经的依附清政府变成了依附租界各国,从曾经的走私食盐变成了走私鸦片。
那个只是想给漕运水手找个地方住的初心,再也走不回来了。
此刻,曹子建有些好奇,这个青衣秀才,看似斯文,实则痞气霸道,到底是何许人也?
居然敢跟在淞沪盘踞了一百多年的青帮公然叫板。
曹子建绞尽脑汁的开始回忆了起来。
可脑海中的记忆告诉他,这会的淞沪,并没有一个叫老九的大佬。
“难道这老九属于是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人物?”曹子建心中暗道,这就将目光再次落到了茶楼内。
此刻,宋明正直勾勾的盯着青衣秀才,下着最后的通牒。
“老九,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要么将李老板的损失给赔了,否则...”
“否则怎样?”青衣秀才平淡的反问道。
“否则,今日你必死。”宋明眼中杀机毫不隐藏。
只是,这杀机落到青衣秀才眼中,好似全然不在意一般。
非但没有半点退却,还直接迎上了宋明的目光,道:“我王亚桥活着来到这个世上后,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可如果我不想死,谁也没办法,即便是你带来的这七十多号人人也不例外。”
对方这话,让宋明毫无感觉,不过却是让在茶楼外的曹子建心头一震。
“王亚桥?这青衣秀才是王亚桥?”
只是还没容曹子建细想,茶楼里已经爆发了一场战斗。
只听得一道暴喝声响起。
“你小子,真特么狂得没边了,今儿就让我来让你知道知道,青帮,是你惹不起的存在。”
随着声音落下,一个体型健硕的大汉从七十多号的人群中走了出来。
刚出来的他,便是一个飞踢朝青衣秀才脸上招呼了过去。
这一脚来势凶猛。
青衣秀才没有选择硬接,而是一个后仰。
以身体超强的柔韧性避过这一脚,同时五指成拳,朝着对方裆部砸去。
那人完全没想到青衣秀才在这种状态下还能反击。
要知道人在后仰成弓的状态下别说是出手了,保持身体平衡都很难。
不过,那大汉可能是不想成为太监的缘故。
自知躲不开这一拳的他,赶忙将双手护在了裆部位置。
啪。
一声脆响。
虽然这一拳没有实打实的打在他的裆部。
但那股隔山打牛的劲还是让大汉受到了不小的伤害。
整个人噔噔噔的朝后退出了数十步,一脸痛苦的表情。
“九哥,九哥,九哥...”
而就在这时,以青衣秀才为首的那三十来号人仿佛打了胜仗一般,开始自发的喊了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