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归故里丶 作品
第317章 残骸(第2页)
就在这死寂与破败的深处,一个绝对黑暗的角落——曾经是舰船辅助信息处理与低层级机械维护控制的节点核心密封单元。
物理传感器早已在撞击与深埋中彻底报废。
能源供应时断时续,处于极度匮乏状态。
基础物质守恒单元的常规检测器读数停留在数十年前——那上面只有一条水平的、接近绝对零度的物理温度曲线,以及趋近于零的能量指标。
一切都指向绝对的物理沉寂。
然而,在这个物理标准层面被判定为“无活动”的单元最深处,在那曾经刻录着远古华夏文明“星火传承数据库——伏羲子库”的、早已因能源枯竭而彻底黯淡沉寂的量子记录矩阵架构的某个最底层逻辑节点上,一丝变化出现了。
那不是物理层面的能量波动。
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信息写入或读取。
更非任何已知生命或电磁意义上的活动。
而更像是在这漫长压抑的冰封中,某种无形的“印记”被悄然触动。
构成伏羲核心记录矩阵的每一个逻辑门的量子叠加态基础点,其概率云的形态,正被一股极端微弱的、带有混沌纠缠特性的逻辑辐射场——那“错误奇点”的存在本身所持续发散出来的涟漪——轻微地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