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总攻
最初,可能只是下意识地闪躲。
面对体型远大于自身的巨兽,人的本能反应是避让。更何况巨兽背上还有一个更加危险的、嚎叫着、杀戮着的人型野兽。
然而个体本能的躲避,转眼间便导致连队阵型的瓦解。
跃过壕沟的凶悍甲士舍弃断矛,拔刀疯狂砍杀,周围的民兵扔掉武器,连滚带爬后退。
“青年兵”原本就是这支军队最脆弱的部分。
“壮年兵”至少经历过[滂沱河之战]的洗礼,青年兵则是彻头彻尾的平民,只接受了最简单的训练。
青年兵也可以列成看似坚不可摧的战线,让弓弩、火枪等远程武器发挥作用。
但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他们没有直面冲锋的意志和信念。
“[赫德语]破阵!”特尔敦骑兵狂吼着,趁乱将拒马和鹿砦推进壕沟,鱼贯涌入战线:“[赫德语]破阵!”
……
中军,有人皱眉问:“赫德人在嚎什么?”
“破阵,意思是[击破敌人的军阵]。”长年行走荒原的老商人谨慎作答,并补充道:“已经很多年没听过……差不多三十年。”
……
与此同时,闷雷般的战鼓声在山下奏响&
……
左翼第一条战线距离彻底崩溃只差一步,但是特尔敦骑兵的势头也被迟滞。
从始至终,温特斯都没有给两翼下达任何命令。
这不是使用[扩音术]就能如臂使指掌控的连级战斗,上万人的军队已经完全展开,通讯难度随着战场范围扩大而陡增。
任何超过两句话的命令如果没有提前预置信号,就只能靠人力传递。
即便能够高效通讯,未经训练的民兵也没有能力执行复杂的战术机动。
温特斯没有命令给两翼部队,因为两翼的任务早已提前下达:
“坚守”
舍弃机动性,舍弃进攻能力,用堑壕和拒马把自己包围起来,摆出铁桶般的阵势,打最残忍的消耗战。
烤火者可能选择围而不攻,分兵断绝温特斯的粮道;也可能选择同温特斯正面对决。
无论烤火者如何选择,温特斯都有相应的预案。
但一次真正的决战才是温特斯想要的——恐怕也是烤火者想要的。
在帝国语中,[会战]一词派生于[屠杀],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主力会战的性质。
它是最残忍地解决方法,也是最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
这场不知道该算作战争还是战役的[铁峰郡-特尔敦之战]已经带来太多的折磨。
双方内心深处都渴望着痛痛快快、真刀真枪地彻底了结一切。
……
左翼,第一条战线。
虽然特尔敦部在大荒原之战损失惨重,但是烤火者真正的家底——汗帐宿卫之凶悍,仍旧远非铁峰郡此前见过的任何蛮人能比。
身披重甲的骑兵一连拔掉七道栅栏,在两条壕沟之间的狭窄战区轮番往复冲杀,铁峰郡的民兵几乎是在失去工事掩护的瞬间就会陷入溃败。
左翼的前排战线仅剩最西侧的营和最东侧的半个营还勉强凭借工事坚守。
甲士冲阵的时候,负责掩护的无甲骑手也在源源不断涌入壕沟。
不知不觉,两条壕沟之间的地带变得越来越拥挤。
腰佩箭筒、头戴金盔的宿卫首领勒住战马,一把扯掉汗淋淋的头盔,喘着粗气环顾战况:
往东打、往西打,都很顺利;可是南边的下一道壕沟却迟迟夺不下来。
而且这些壕沟就像细口瓶——进得轻松,出不去;
战鼓还在轰响,宿卫首领愈发不安,疾驰叱骂:“[赫德语]莫要再进了!往南去!去打第二条壕沟!往西去!绕到两腿人后背!莫要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