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电 作品

第四十二章 熔炉

  天气正在转凉,生气闭蓄,草木枯黄。

  不仅是普通人逐渐不愿出门;遍体鳞伤的红蔷薇与蓝蔷薇也各自休兵,返回巢穴舔舐伤口、积蓄力量,以待来年。

  满目疮痍的帕拉图终于得到短暂的喘息机会,人们缝补衣装、准备冬储,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祥和。

  而在帕拉图西南边陲,偏僻贫瘠的铁峰郡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打着绿色旗帜的传令骑兵正在前往各个村镇,送去第一期《通讯公告》。

  第一届铁峰郡协商会议也在紧张筹备当中。

  流民农场和军屯仍在争分夺秒整地、播种。眼看就要入冬,天长越来越短,大家反而干得越来越凶。

  耕畜累得扛不住,那就用人轮班拉犁;白日不够用,那就夜里点起篝火继续。

  人类的心态总是很奇妙,机会一点点变得渺茫,人们反而更加不愿撒手。若是单论干劲,秋耕开始那段日子可是远远不如最后这几天。

  流民和授田士兵正发狂一般猛干,旧自耕农则来到一年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自耕农的越冬小麦、大麦和黑麦多是九月末、十月初播种,如今长势喜人。

  麦苗成群结队破土而出,农田里绿油油一片,好似刚刚修建过的草坪,给秋冬交际的时节添上一抹难得的生机。

  事实上,自耕农的麦田处于巨大的危机中。

  问题并非出在长势不好,而是长得是在太好了。今年是暖冬天,部分播种早的麦田已经开始[拔节]。

  等再过几天,到了真正降温的时候,拔节早的麦苗全都要被冻死。

  法尔默老人&

  梅森重重叹了口气。

  “都会有的。”温特斯宽慰学长:“大不了从外面买铜料回来。”

  “不过。”老铁匠波尔坦的语气犹豫不定:“有小道消息说,北面的皇家铁匠发明了一种能够烧铁成水、浇铸的法子。有人管那种铁叫铸铁。只是传言,具体是如何做到的我也不清楚。依我猜想,应该要用很厉害的冶炼炉才行。”

  “真的?”梅森惊喜不已。

  “不知真假……”

  许久没吭声的安德烈突然闷闷开口:“刚才那座炉子能不能搞成都不知道,您就别琢磨什么铸铁这种见不到影的事情啦。要我说,还是趁早考虑炼不出来铁该怎么办……”

  “回去再研究。”温特斯语气轻松,他向老人家请教:“您还是继续给我们讲讲冶铁炉的事情。”

  老铁匠波尔坦诚恳地回答:“其实我也不懂高炉,否则我一定亲自帮您操办。索亚先生冶铁一板一眼、有章有法。就算不是行家,也是跟行家学习过。初见面时,我对索亚先生只有一成把握,现在至少有五成。”

  老铁匠嗟叹道:“索亚先生虽然年纪还小,但本事已经远胜于我。我这一辈子……嗨,算是白忙活。”

  “怎么会呢?”温特斯笑着摇头:“依我看,小索亚先生的冶炉是搭了起来,但问题还在后面呢。”

  “说来说去,高炉到底是什么东西?”安德烈打着哈欠:“刚才那座砖塔就是高炉?感觉也没什么嘛?”

  老铁匠波尔坦又给安德烈说明一番。

  简要来说,块炼炉就像一个杯子,顶端开口用于投料。用一次就得拆一次,然后再装回去;

  高炉则是一个带水龙头的杯子,上面投料、下面出铁,可以持续不断地冶炼。

  老铁匠用了一个粗俗却形象的比喻:“高炉就像一个人,上边不停地喝水,下面不停地撒尿。块炼炉则是一次喝一大杯水,一天尿一次,当然比不过一直喝、一直尿。”

  安德烈笑得车厢都在跟着发颤。

  “等秋耕结束,把路重新修一下如何?”温特斯若有所思:“按军团大路的标准修,修成硬面固治道。”

  老铁匠波尔坦身体不便,只能坐马车。温特斯想要多向顾问请教,于是也坐马车,他还拉上了安德烈和梅森学长。

  车厢不算小,但装进三名军官便很拥挤。温特斯和安德烈顶着膝盖,难受极了。

  而且热沃丹和锻炉乡之间路况很差,一路颠簸得厉害,倒是唤醒了温特斯的修路执念。

  “冬天修路?”梅森下意识地问。

  “也就冬闲有时间。”

  “人手恐怕不够。”

  “一点点来,暂时只修热沃丹到锻炉乡。剩下的路有时间再慢慢修。”温特斯扶着额头:“大事小事千头万绪,乱得像线团。咱们就一项一项来吧。”

  “那差不多。”梅森点点头,忽然意识到好像有些不对劲:“谁来修?”

  梅森看向温特斯,温特斯默默看向窗外;

  梅森又看向安德烈,安德烈也默默看向窗外。

  “炮兵科为什么叫炮兵科?”梅森神情复杂,嘟囔着:“我看就该叫杂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