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电 作品

第四十二章 过河

  按照发给军官的小手册的内容,一座完善的野战营地必须包括壕沟、围墙、排水渠、马厩、厕所、两个进出口,必须拥有易于取用的水源,必须位于利于防守的地形。

  但实际情况是补给线沿途的营地有好有坏,普遍由一到两帐士兵负责看守,最多不超过三帐。

  其中一部分能容纳两支满编军团,拥有完备的围墙和壕沟,那是几个月前大军经过此处时修筑的临时军营;

  剩下的则简陋许多,在平整的空地上挖一圈土渠就算完工。

  营地的选址大多靠近河流,修筑在徒涉场和浮桥的西岸。一方面为了获取水源,另一方面也为了保障浮桥、徒涉场的安全。

  河流,行军途中最让辎重队头疼的就是河流。

  由于依赖冰雪融水补充,大荒原上的河流受季节影响严重。

  夏季雨量丰沛时,河水能暴涨到几米深。冬季则会进入枯水期,大多可以徒涉&

  杰士卡中校冷笑了一声,显然是不信。

  第二天,中校信了。

  第三天,中校干了一件“不愧是他”的事情。

  铁匠贝里昂被调至大队指挥部,任专职炊事兵。

  ……

  虽然赫德诸部和帕拉图的势力范围之间存在法理上的“缓冲区”,但缓冲区的地理定义却在不断变化。

  当年内德·史密斯同赫德三大部约定的缓冲区,其中的烬流江以南的部分就是今天的新垦地行省。

  [注:烬流江就是奔流河在帕拉图境内的叫法]

  总体而言,帕拉图人步步紧逼,赫德人步步后退,彼此间大致有百公里宽的无人地带。

  说是无人区,但实际上也并非完全没有人烟。

  最常见的是牧羊人。

  当初双方的约定是“帕拉图人不开垦,赫德人不牧畜”,并没有规定帕拉图人不能在这片区域放羊。

  这不是文字游戏,因为在势力夹缝间游牧是帕拉图人的传统艺能。

  早在帝国历273年帕拉图就已经出现全国性的羊毛同业公会——梅斯塔荣誉协会。

  甚至帕拉图的放牧用语大部分词源都来自赫德语。

  农业带不来金银,所以共和时代以前,梅斯塔的纳税一向是帕拉图公爵的重要财政收入。

  理查四世继承帕拉图公爵领后,每年也能从梅斯塔得到超过1万磅白银的收入。[注:约合9.8万杜卡特金币]

  穷苦的帕拉图牧人驱赶绵羊跨越国家和宗教的边界,不仅要在势力夹缝间随季节迁徙,还要防备赫德人的掠夺。

  但正是这些底层牧羊人为帕拉图贵族积累起财富,让他们能够修筑城堡、雇佣军队、顽强地同赫德诸部展开长期战争。

  历史上如果不是帕拉图几次顶住赫德诸部鼎盛时期的大规模东侵,弗斯兰德和维内塔早就沦陷于铁蹄之下。

  帕拉图牧羊人留下了旧边境线上的孤独城堡,也留下无数以他们为主角的故事和传说。

  正因如此,即使绝大部分帕拉图人以农耕为生,安德烈却喜欢使用“日羊佬”这个蔑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不雅的描述很可能真实发生过。

  ……

  在无人区牧羊算是有官方背书的产业,甚至还是帕拉图曾经的支柱产业。

  不过也有不受帕拉图官方支持的行当。

  例如偷垦,有些买不起土地的农民会偷偷跑到无人区开荒。

  帕拉图政府不会特意抓他们回来,同样也不会给予偷垦者提供任何保护,更不承认其产权。

  还有许多土匪、强盗也会躲到界河另一边避风头。

  不少偷垦者正是惨遭他们毒手,但官方很少派遣执法力量越过界河,这类人多靠赏金猎人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