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此消彼长(一)
1924年6月18日,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城召开。民国的制度落实度之差,早就被无数事实证实。新政府以武力统一,提出的制度建议都得到了通过。
重要的实际内容通过之后,一部分更注重形式的内容就被提了出来。看到关于京城该设在哪里的提案,湖南政协代表当即起身,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明清定都燕京,皆是因为距起家之地近,以方便退路。此时铁路轮船已经打破了地理限制,京城太过于偏北。从云南到京城,几乎跨越了整个国土。京城当设于天下之中。在下以为,开封与南京皆是上选。”
南方政协代表们皆是赞同,纷纷发言表示支持。北方代表之中,除了京城出身的还想继续定都京城,连天津都不支持京城继续连任。
此次政协会议上,支持意见与反对意见都会在大黑板上清楚列出。很快,迁都就变成了一种共识。讨论直接转向了‘迁都到哪里’。
何锐此时正在与苏联特使越飞会面。越飞先对新政府完成中国统一表达了祝贺,随即送上了列宁同志的亲笔信,“何主席,列宁同志托我带给您他的感谢。您送来的药物的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列宁同志的病痛。”
何锐笑道:“请代我向列宁同志转达我的谢意,感谢他使用了我们提供的药物。”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此时两人交谈的时候很轻松,其实这个话题非常严肃。由于中国化工技术不足,现阶段正雇佣了不少德国化学专家加入青霉素提炼项目,还没能进入工业化生产。实验室生产出来的青霉素是棕黄色,并非高纯度的纯白粉末。
之前东北政府与苏俄政府在磺胺方面的合作非常成功,苏联成立后,询问可否有其他药物的时候,东北政府就提供了青霉素。
苏联政府当然不会拿到药就给列宁同志扎上,定然是进行了大量实验性治疗,确定药效以及安全性之后才会这么做。便是如此,冒着一定风险也要接受治疗,也能从侧面证明,列宁同志担心自己死后苏共内部的问题。
不过现阶段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青霉素有效的杀灭了各种病菌,列宁同志退了烧。经过苏联此时最高水平的护理与调养,又恢复了工作。
有了这样的案例,前一段苏联采购团下了大量药物以及疫苗的订单。连新推出的药物青蒿素,苏联采购团听闻是治疗疟疾的,也是先买了再说。
中苏双方并非是单方面的出超,苏联也加大了矿石、木材等原材料出口。双方都对贸易总量快速提升的局面下,依旧能保持贸易平衡的现状表达了满意。
当然,越飞同志来这里的目的绝不是讨论贸易问题,“何主席,苏共中央已经同意了中方对确定边界的要求,具体勘界工作已经可以展开。列宁同志康复之后,回想起之前何主席提出过的中苏战略互信提议,很想就这个问题进行双边讨论。对于已经在边境执行的互不驻军约定,我国想知道,可否用条约方式固定下来。”
何锐知道,在这件事上,苏联的确做出了让步。中国有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苏联有苏联的民族主义情绪。苏共同意在1870年后,边境划界中多占的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吐出来,实施边境航道入海共管,这已经是苏共能够做到的极限。
当下的局面,战略互信是第一要务。何锐就不提这些问题,直接告诉越飞,“我认为中苏友好条约内容不需要复杂。两条就足够了。第一条,中苏互相不使用武力,用谈判方式解决两国的矛盾冲突。第二条,中苏都不允许任何第三国通过本国领土对另一方发动军事进攻或者威胁。对于中苏两个有着漫长边界线的国家来说,出现矛盾与分歧是必然的。越飞同志,您有孩子么?”
越飞一愣,不知道何锐怎么突然提起了孩子,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隐藏的问题,苏联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中国领导人的基本资料,何锐现阶段没结婚没孩子的基本资料对苏共也不是什么秘密。越飞便笑着道:“我有孩子。”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a href="/cdn-cgi/l/e<br>
越飞微微点头,却觉得这话没有提及要点。
何锐则继续说道:“军事装备同样日新月异,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中国的军队布置会向后移动。但是苏联方面的军队只能布置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譬如,我们的部队距离边境500公里都不是大问题,苏联红军有可能对等后撤500公里,住到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里面么?”
听了何锐的描述,越飞的心情完全放松下来。因为在划界中让出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大片土地,苏共委员中不少人很是不满,在边界不驻军的事情上表态颇为强硬。
其中就有人提出,中国军队距离边境的距离必须比苏联红军要远很多,绝不接受对等距离。这让越飞感觉谈判会在这方面遇到问题。然而何锐的表态已经充分体现出了诚意,如果之后的讨论也能如此顺利,此次会面将满载而归。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正如越飞期待的最好结果,何锐对于中苏的战略互信十分务实。核心就是他提出的‘中苏友好两条内容’,互不限制,互补开战,和平解决矛盾分歧。
越飞此行前与列宁与斯大林、托洛茨基交流过,列宁同志的脸色虽然因为刚恢复健康而显得苍白,但是他的声音依旧有力,“中国的战略主方向在南部,我们的战略主方向在西部。何锐是一个非常懂得战略机遇期的领导者,如果在此阶段试图通过讨价还价获取优势,只会让我们浪费掉这个战略机遇期。此时以适当的善意彻底解决边境问题,就可以让我国节省出大量的战略资源。”
斯大林委员觉得让出去的太多,但是在原则上并不反对列宁同志的看法。托洛茨基同志关注的并非领土变更,他希望越飞能够在会面中更多了解中国当下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