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跨年。(第2页)
雪崩之际,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许鑫不是圣人,也做不成灯塔。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会按照他自己的步伐继续走下去。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13年,我花了好多笔墨,着色了一些看似和主线剧情没什么关联的故事。
甚至我还刻意的开始淡化圈子的冲突。
因为,大规模资本入场后,整个圈子的门户之别和他们相比较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了。
并且这也不算是我淡化的,大家看看13年之后的电影、影视剧,就会发现……那些大热、爆款的影视剧,其实里面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圈子。所有艺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室,那些大公司也纷纷开始引入互联网投资。
在资本的力量下,这个圈子的上层资源已经开始重组、整合。
而这种自然重组,是必然会发生的。
和所有人都握到手的利益相比较,所谓的门户之别就和笑话差不多是一样的。
而且,有一位著名编剧,畅销书作家老师,说过这么一段话。
为了不给那位老师带来麻烦,各位就当是我说的吧。
“其实有时候编剧也很无奈。你手里的剧本涉及到的投资可能是上亿的,但在你的剧本送入那些制作公司的时候,可能一个一个月五千块工资的员工,手上的权利就能轻易的左右你手里故事的未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烂片?因为你如果连他们的口味都满足不了,哪怕你的故事写的再好,被观众再怎么喜欢……可他们不喜欢,那你的项目就是过不了。”
“所以,现在的状况是,我们想写一个好故事,首先考虑的不是能不能满足观众,而是能不能让满足这些片方的员工。”
这话让我获益匪浅。
我当时就在想,我笔下的故事,许鑫该去怎么“避免”,而如果避免不了,他又该怎么去弥补。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我特别花了一张,来描述西影厂现在的“缺人”现状。
其实都是为了后期的剧情在做准备。
因为13年之后,更多的情况就像是军备竞赛。 > 大家比的是票房,比的是收益。 诚然,烂片多如牛毛。 但每年仍然会有那么一小部分片子,是奉献给观众的诚意之作。 我笔下的故事,恰好就是这么一小部分的“下限”、“底限”,而并非是让大家都去争上游,比谁更好。 那太不现实了。 并且……或许是我看待事情的角度比较奇怪。 13年之后的电影市场在我看来也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特效方面。 《小破球》已经证明了国内特效工业体系……无关技术,最基础的工业体系都已经完备。 我们想要做到和好莱坞肩并肩,至少,在工业体系上面,一定要赶超上去才可以。 而想要追赶,打造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大规模资本入场,激发市场需求,带动视效相关产业,是必须的。 所以我早早做了布局。 同时也是为了最后这段收尾剧情在做准备。 前文该描写的东西,其实都写的差不多了。最后的收尾剧情,其实反倒重点不在电影上了。 许鑫依然会继续拍电影,杨蜜也依旧会成为绝对的顶流…… 但真正我要收尾的一些东西,这些篇幅只会占一小部分。 大部分篇幅……会更……怎么说呢。 更显得“跑题”一些吧。 这本书如今已经六百万字啦。 是我写的最长的一本书。 我预计……应该能在六百五十万以内收尾吧。 2023年12月31日。 旧年的最后一天。 心中思绪不知为何,从早上起来到现在,久久不能平静。 看着大纲和细纲,脑子里的思路如同浆糊,堵的死死的。 一方面感怀时间之快。 另一方面,真的有好多好多话想和大家说。 章节一个字没写,结果一个单章写了三千字…… 我也是醉了。 但无论如何,总归,13年之后,这本书就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 总是要和大家说一声新年快乐的。 诸君。 恰逢此时辞旧迎新之际。 过往之日,诸君待我亦如初。 感激惶恐。 唯愿诸君新年之际,健康常乐,诸事顺遂。 此非祝福,而是发自内心最真挚的期盼。 辞旧迎新,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4你好。 2023再见。 …… 哦对,忘记说了。 今天请假一天,带孩子去泡个温泉,洗洗身上的“晦气”! 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