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新时代(第2页)
深更半夜,两个不着寸缕,百媚千娇的大美女,忽然钻进你的被窝,摆出一副欲求欲予,任君采撷的姿态。
就问你该如何拒绝?
别说杜蔚国这色胚了,就算柳下惠来了也白废,除非他真不行。
总体来说,杜蔚国这段时间过得萧洒无边,对于前方的战事不闻不问。
哪怕前线受挫,损失惨重的消息传回来,他也表现的格外淡定,完全不为所动,十足一副沉迷酒色的昏君模样。
杜蔚国预感的没错,霍卫的计划果然在执行过程中出了纰漏,吃了大亏。
一个平时表现的非常听话的小军阀,他的残部大概3000人,在撤回后方修整补给时,突然在凌晨时分意外反水。
叛军不仅成功抢占并摧毁了临时后勤补给基地,还引爆了弹药库,之后又企图冲击距离最近的武直机大队。
幸好约瑟及时赶到,凭借一己之力,硬扛叛军冲锋,为武直机大队创造了起飞并全歼叛军的战机。
这次突如其来的叛乱,造成了杜莫军团2000余人的直接伤亡,损失的军用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最重要的是,由于补给突然被毁,前线的攻势不得不放缓,甚至被迫转为守势,让濒临崩溃的塔隆革命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不过,杜蔚国的判断也是正确的。
现在的煞神众早已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根深蒂固,完全输得起,小小的失利,压根动摇不了大局。
莫兰这婆娘,为了能顺利拿下加里曼丹岛,几乎是砸锅卖铁,做了极其充足的准备。
后勤基地被毁第二天,海量的补给物资就空投到了莫拉维前线。
跟补给一同抵达的,还有4000名武装到牙齿的杜莫特战队员。
随即,在4个炮团火力全开,饱和式覆盖轰炸的掩护下,杜莫特战队员作先锋,杜莫军团作主力,军阀联军作后队,对塔隆革命军的阵地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击。
4个小时,仅用了4个小时,塔隆革命军的6条防线就被势如破竹般的相继击穿了,伤亡过万。
6小时后,塔隆革命军的西部战线临时指挥中心被攻破,开始全线溃败。
3天后,杜莫军团长驱直入的推进到了中部加里曼丹岛的腹地,原塔隆革命军的总部古农马斯城。
期间,杜莫军团一路狂飙猛进,相继击溃了对方的所有防线与部队,打死打伤2万余人,俘虏收编近3万。
几乎同一时间,塔隆革命军南部战线指挥部。
在紧急召开的作战会议上,非常突兀的发生了内讧,结局十分惨烈,团级以上的高层无一幸免。
这当然是约瑟的手笔。
说实话,他这活干的可比夜魇精巧,也漂亮的多,之所以让他出马,采用非常规手段作战,也是迫不得已。
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杜莫军团的战损比虽然达不到八成,但是打到古农马斯城的时候,也伤亡过万了,连最精锐的特战大队,伤亡都超过了三成。
尤其现在还多了几万累赘降兵,人困马乏的,补给线拉得太长,着实已经无力再战了。
至于南部战线的那些军队,最后一半相对精锐的降了杜莫军团,还有一半老弱病残原地溃散。
这些溃兵,大多数都回乡务农了,不过也有少部分胆子大的,钻进了密林,大海做了匪盗。
后来,全岛开发的时候,为了解决他们,莫兰没少费力气,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眼前的局面是,数万大军,几乎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而塔隆革命军的最后一点元气,也彻底消散了。
其实东部加里曼丹岛,塔隆革命军还有一个师,一个旅万余条人枪。
不过这点兵力,对如日中天,极速膨胀的杜莫军团来说,完全不够看,随手就可以像蝼蚁一样轻松碾灭。
这次加里曼丹岛争夺战,杜莫军团的损失不小,但是收获更大。
地盘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光是隶属于塔隆革命军的降兵就收了6万,还有那些被打残的小军阀,他们的地盘和兵马早晚也会被杜莫一口吞掉。
假以时日,等杜莫消化了这些降兵,总兵力可以轻松突破10万,甚至能飚到15万。
而莫兰,也会一跃成为煞神众旗下实力最强悍的存在。
哪怕奎亚那,单纯对比军事力量,都远不如她。
这次闪电般夺取加里曼丹岛,除了收获了地盘和兵源这些实际好处之外,还收获了极大的“政治好处”。
这是煞神众第一次将超凡力量与常规部队结合在一起,共同展开的战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自此以后,能力者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各种各样的战争以及争端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甚至经常性的成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而能力者的数量与质量,也逐渐成为衡量国力,评判军力强弱的标准之一。
古晋,海滨别墅,海滩上的遮阳伞下,杜蔚国嘴上叼着烟卷,懒洋洋的说道:
“莫兰,加里曼丹岛这边大局已定,也没我什么事了,那我明天就撤了。”
“卫斯理,你要去哪?”
莫兰的嗓音沙哑,脸上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反而神色疲惫至极。
最近,她一直都忙于战事,虽然用不着她亲自指挥战斗,更不用去前线拼命。
但是,作为后勤大总管和这场战役的总负责人,每天的工作也是海量的。
批复战略计划,调拨物资物资,安置伤兵,收敛阵亡,收拢降兵,这些事耗尽了她的全部精力。
事实上,自从上次在机场匆匆见了一面,这还是莫兰第一次再见杜蔚国。
杜蔚国瘫在躺椅上没有起身,语气也是是懒懒洋洋的:
“打算先去趟天竺,然后再转去爱丁堡。”
听他要去天竺,莫兰还只是略微挑了挑眉,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不过一听到爱丁堡,她的眉头立即就拧成了一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