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五章 河口
“三十八辆银车?一共多少银子,可清点过?”
听说追回了三十八辆银车,杨振在略微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一些小小的激动,连忙追问。^求′书?帮· .无¨错?内·容,
这个回来报信的亲兵把总,见杨振询问,抬头看了看左右,见室内只有杨振以及两个站在附近的侍从,其中一个还是他家总兵的亲弟弟,当下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
“祖总兵叫小的带人清点了,一共三十八辆银车,每辆车上都是装了十箱,一箱是整整好好的一千两,小的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银子——”
“据你们估算,被清虏护着带过汤河的银车大概有多少辆?”
听完这个亲兵把总的报告,杨振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
那笔高达两百万两的购粮银子,几乎可以肯定是被阿济格的大队人马带着身边了。
对杨振来说,他不怕被阿济格带着走,就怕他们半途给掩埋了,或者干脆推到某处河里了,那就麻烦了。
一旦那样,阿济格的大队人马就能轻装上阵了,不管其接下来是渡河北上,还是回身作战,战场的主动权就将重新回到阿济格的手里。
这是杨振最不希望看见的局面。
但如果阿济格舍不得丢下那两百万两银子,执意要带着银车走,那么即便杨振在辽阳城内耽误了一些时间,也仍然有机会追上阿济格,然后再赢一场。
而这一点,也正是杨振敢于花费许多时间留在辽阳城内一边处理各种善后事宜,一边等待祖克勇消息的缘由。
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阿济格显然是有点利令智昏了,他显然并未在撤离的路上丢下那笔沉重的银子。
“回禀都督,我们一路上抓到了不少俘虏,尤其汤河西岸,抓获了不少车夫马夫,凡是会说咱们话的,都剪了辫子留下了,从他们嘴里,咱们问出了不少消息。”
祖克勇派来报信的亲兵把总,听了杨振的问话,一边想着,一边继续说道:
“清虏随军的银车,一共是二百一十二辆。_优¢品¢小?说?网¢ .无~错¢内-容`据说清虏大官非常看重这些银子,一辆银车也不许他们掉队。我们赶到的时候,除了陷在泥里被我们缴获之外,过了汤河去的当有一百七十多辆,对,当有一百七十四辆。”
“还有一百七十四辆?”
听完这个名叫郭升的祖克勇亲兵把总的报告,杨振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
银车数量超过了预期,想必带走的银子也超过了预期。
兴许是阿济格从那时开始就不看好辽阳城的守城之战,所以把辽阳旗仓里库存的其他银子,也一并带走了吧。
怪不得他们出城了一个白天,竟然没有找到往北渡河的良机。
带着这么多沉重的银车,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过个小小的汤河都挺费劲,就更别说渡过太子河了。
汤河是太子河南岸的一条支流,由南往北流,距离辽阳城六七十里,正好挡在从辽阳城向东的道路上。
想到过了汤河再往东的地形,杨振干脆叫祖克祥他们把从萨穆什喀总管府里搜罗的舆图取了过来。
几个人给他打着油灯,细细研究了一番。
过了汤河往东以后,地形非常复杂,几乎都是浅山丘陵地带,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南北走向的河流,它们都是太子河的支流。
其中有一条小河,标着“甜水河”的名字,其汇入太子河的地方,正是太子河在汤河以东地区形成的几字形流向的最南端。
过了这条所谓的“甜水河”再往东,就将彻底进入山高林密的千山山脉之中,并且也将接近杨振麾下金海东路北线和安东西路南线的前沿地区。
杨振从地形判断,阿济格可能不会再过“甜水河”继续往东,同时有极大的可能会在“甜水河”以西往北冒险渡过太子河的上游。
杨振判断的依据,当然不是阿济格会害怕自军金海东路北线,还有安东西路南线部署的那些兵马。?萝~拉(§?小e#说??/ |§更§新e?>最\~全#
他的依据很简单,就是地形地势。
阿济格麾下还有一万多清虏的骑兵,这一万多人搁在往常那就是一支任何人不能忽视的战场主力,足以应对一场大规模的战事。
当然了,即便杨振已经收复了辽阳城,阿济格带走的一万多骑兵,对他来说也仍然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杨振丝毫也没有小看他们的心思。
但是现在这支力量却很难真正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一个是进入山区之后,地形地势对骑兵并不算有利
。
另一个他们所携带护送的大批银车,会严重削弱他们最大的优势。
骑兵最大的优势是速度,一旦丧失了速度,其优势将荡然无存。
杨振从郭升的嘴里,再次确认了阿济格大队人马的去向,于是刚刚处理好辽阳城内善后事务的他,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天夜里,已经将近亥时,杨振叫人传令给太子河上的严省三,命他亲率一支以中小船只为主的船队,连夜沿太子河航道往东,不管是使用风帆,还是桨手,又或者干脆使用纤夫,都要保证在明日上午抵达甜水河口以西河段,最好赶上停留在汤河口附近的祖克勇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