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四章 榨尽(第2页)
杨振又向杨文魁交代了一些牢城营急需办理的事务,比如抽调男丁整修被炮击和爆破损毁的城墙,分派女子为各营浆洗缝补衣物、赶制干粮等等,随后很是勉励了他一番,才命他回去办事。
其实,杨文魁提议的事情,杨振也想到了,只是这种事情若是直接出自他的命令,那跟他直接下令处死孔有德父子在孔有德旧部之中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不会有多大的区别。
但是经由杨文魁的嘴说出来,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他的提议。
虽然结果还是一样的,但效果却有有所不同,等于是杨文魁主动为杨振背起了威逼全节等人杀死旧主的那口黑锅。
不明白其中缘由的孔有德旧部,会将孔氏父子之死直接归罪于全节等人。
而明白其中缘由的人,也会将孔氏父子死于全节等人之手归咎于杨文魁的提议。
至于全节、线国安、孙大堂等人,杀了孔氏父子后,也只能跟着杨振一条道走到黑,而再无别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就算他们心生不满,也只能迁怒于杨文魁。
这就是人心。
杨振原本很不喜欢搞这样的弯弯绕,但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以金海、登莱二镇下属各路人马派系之复杂,他又不得不时常搞这样的弯弯绕。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傍晚,孔有德、孔廷训父子被全节、线国安、孙大堂三人亲自动手勒死在了大西门内侧新附营营地的一处厢房之中。
事后第一时间,全节、线国安、孙大堂先是对外宣称孔有德、孔廷训父子乃是畏罪自缢而死,并准许孔有德父子的亲兵护军前往探看。
但是随后不久,一不做二不休的他们,却将真的前往探看的上百名孔氏父子亲兵护军及死忠,尽皆击杀在孔氏父子停尸的院落之中。
这个后续的操作,甚至出乎了杨振的预料。
不过经此一事,杨振对全节、线国安、孙大堂三人算是暂时放了心,知道他们可以用了。
而全节等人在铲除了部下死忠于孔有德的那部分人后,也彻底不装了,当天入夜时分,便将孔氏父子的首级送到了杨振的面前。
杨振叫人找来刘仲锦确认了以后,随即派了一队亲兵连夜带着送往后方。
然而与此同时,他却再次公开下令,将孔氏父子以及死忠于他们的那些护卫亲军,连夜安葬于辽阳城西三里一处台地之上。
杨振当然不想给他收尸,但是为了收拢人心,他只能这么做。
这也算是榨尽了孔有德的最后一点价值了。
同样,就在当天夜里戌时左右,早在一上午就往东追击阿济格所部人马的祖克勇,终于派人送回来了有关阿济格所部人马的消息。
“祖总兵派小的回来报告都督,今日上午出城的清虏骑兵大队并未走太远,也没有找到机会渡河北上,他们虽然多是骑兵,但是他们带着大批银车,他们后队跑的甚至没有我们重骑兵快。”
祖克勇派来送信的一个亲兵把总一入城见到杨振的面儿,就急匆匆的向杨振讲述了他们白日追击清虏大队骑兵的经过。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人马多,可以交替掩护阻击,我们的人马少,不能硬碰硬,我们今天下午就能把那些银车都留在汤河西岸的苇子沟!”
杨振原本就十分关心那笔银子的下落,在入城后一再询问之下,确定是被阿济格给提前一步运送出城了,心中早就想着要再派人寻找其下落。
只是破城、入城、收降,以及接管整个城防,处理各种善后,花了太多的时间,根本腾不出手去派遣人马增援祖克勇。
现在,他听到祖克勇派来的这个亲兵把总再次提及银车的事情,马上打断了他的讲述,问道:
“清虏骑兵带出城外的银车一共有多少辆?另外祖总兵带着你们在汤河西岸追回了多少辆?”
“回禀都督,祖总兵带着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一共冲破清虏的三批伏兵,今日午后在汤河以西苇子沟一带,追上了清虏的大队人马!”
听见杨振的询问,这个出身金海东路祖克勇所部重骑兵营的亲兵把总,一边回忆,一边带着兴奋说道:
“当时他们大批车马已经往东过了汤河,正往汤河东岸的东北方向开进。但是他们后队的一些车马还在过河,祖总兵带着我们直接冲了上去,只是汤河两岸多是烂泥滩,对我们重骑兵不太有利,我们斩获不算多。
“不过清虏人马也有许多银车陷在烂泥里,马拉都拉不动,我们赶到的时候,留在汤河西岸的清虏,看见我们的主力追上来了,很多人丢下银车就跑,所以我们斩首不多,但是缴获了一批银车和马,银车一共是三十八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