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尘 作品
第1536章
第1536章
京城通往陕西的水泥大道上,一支明军旌旗蔽日,踏碎一地霜雪。
骑在枣红马上的李祺裹紧狐裘,望着漫山遍野的银装素裹,心中满是郁结。
作为大明的当朝太师,他刚结束美洲征战,尚未从两月的假期中缓过神,便又被承天帝朱标一纸诏令,驱往西北苦寒之地征伐西域。
“狗日的朱标!”李祺在心中暗骂,看着身旁稳坐马背、气定神闲的兵部尚书卓敬,苦笑道,“惟恭,我命苦啊!美洲血雨腥风大半年,这屁股还没坐热,又要去西域拼命。你可别怪我,不拉上你,我心里实在没底。”
卓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文和这是抬举我!能得陛下重用,施展平生所学,多少人求之不得。我感激还来不及,岂会怪罪?”言语间难掩激动。
这位被后世赞为“智虑深远”“才堪济世”的传奇人物,早在靖难之役爆发前,便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洞察到燕王朱棣潜藏的巨大威胁。
彼时,朱棣坐拥北平雄藩,麾下精兵悍将云集,又凭借多年经营将北方防线化为私属势力,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
卓敬深知,北平地势险要,进可挥师南下直捣中原,退可凭关隘固守,若任其发展,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经过深思熟虑,他连夜奋笔疾书,向建文帝呈上密奏,力主将朱棣徙封至南昌。
这份奏疏中,卓敬不仅剖析了北平作为军事重镇对中央的威胁,更点明南昌地处江南腹地,周边无险可守,既便于朝廷监视,又能有效限制藩王军事力量的扩张。他以“削其羽翼,断其根基”为核心,提出“易地而治,不战而屈强藩”的策略,字字句句切中要害,堪称明初政治博弈中的神来之笔,可惜被愚蠢的建文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