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第862章
看到众人都怒目瞪着他,王狗剩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可嘴上还在硬撑:“我…… 我就是觉得不公道……”
这时,沈隽意听见动静赶了过来。?l^u\o¨l.a\b+o*o+k′.¨c!o^m?
他穿着一身素净的青布长衫,虽说熬了这多日的夜,脸上带着些疲惫,可眼神依旧清亮。
问明了缘由,他走到王狗剩跟前,面色沉静。
“王狗剩,你对分房的结果不满意?” 沈隽意语气平和,听不出半分火气。
“我……”王狗剩见了沈隽意,那股子嚣张劲儿立马去了大半,声音也开始发虚,“我就是觉得…… 觉得有些不公道……”
“那好,我问你几句话,你照实说。” 沈隽意接着道,“第一个事儿,这十个月盖房子的时候,你过来帮过忙吗?”
王狗剩支支吾吾:“我…… 我身子骨弱,干不了重活……”
“第二个事儿,发洪水的时候,你帮过其他受灾的人吗?救过人,还是捐过东西?”
“我…… 我自个儿都顾不过来,哪有闲工夫管别人……” 王狗剩的声音越来越小。
“第三个事儿,你有啥特殊难处要照顾吗?比如说家里有老小有病人,或者自个儿生着重病干不了活?”
“我…… 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沈隽意点点头:“既然是这样,按规矩分给你单间房有啥不对?难不成你一个人还想占好几间房?那那些拖家带口的人可咋办?”
王狗剩被问得说不出话,脸憋得通红。
“我再跟你说个理儿,”沈隽意接着往下说,语气还是那么平和,却透着一股不容人反驳的力量,“这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好处,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照顾。人家能受优待,是因为有受优待的由头:要么是救人牺牲了,要么是家里有难处,要么是给盖房出了力。你想住好房子,就得拿出相应的表现来。”
围观的人听了,都纷纷点头。
“那…… 那我现在想参加干活,中不中?” 王狗剩突然开了口,像是被沈隽意的话触动了,“我想干点有用的事儿。”
沈隽意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愣了一下,随后点头:“当然中。虽说房子盖完了,可往后还有不少活儿要人干。修路、栽树……你愿意来,我们欢迎。??;2x?8)?+看2书@÷ˉ网? ¤?最2新?章?节x更?#新2)快`”
“那我的房子……”王狗剩还是有点不甘心。
“分房子得按定好的规矩来,不能随便改,这是公道的原则。” 沈隽意说得不偏不倚,“可要是你往后好好表现,积极参与社区干活,能拿到别的奖励和优待。”
王狗剩琢磨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行,我愿意试试。”
这点小风波很快就过去了,可让大伙儿都见识了沈隽意的公道和智慧。 既守着原则不让步,又给人改过的机会。
登记的事儿接着往下办,秩序比先前更规整了。
到了第二天,头一批灾民开始搬新家。
这可是件让人激动的事儿,家家户户都领到了整套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都是官府精心备下的,崭新的锅碗瓢盆,干净的被褥衣裳,结实的桌椅板凳,还有够吃一个月的米面油盐。
李婆婆她上了年纪,身边只有个小孙子,搬这些家什对她来说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几个年轻小伙主动过来帮她搬家。
“李奶奶,您就坐着歇着,这些活儿我们来干!”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热络地说,他叫小强,也是刚分到房子的受灾户。
“孩子,这多不好意思啊……”李婆婆眼眶湿润了,“你们自个儿还有一堆东西要搬呢。”
“奶奶,往后咱们都是邻居了,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一个年轻媳妇笑着说,“再说了,您儿子是为了救人走的,是我们的恩人,照顾您是该做的。”
转眼工夫,十几个邻居都过来搭手,李婆婆的新家很快就拾掇得利利落落。
虽说家具都不花哨,但啥都不缺,还摆得整整齐齐。堂屋里的桌椅擦得锃亮,卧室里的被褥铺得平展,灶房里的锅碗瓢盆码得规规矩矩。
“奶奶,您看院子里的花!”小宝指着院子里新栽的几株月季苗,兴奋地喊。
“这花是谁种的?” 李婆婆好奇地问,她知道官府肯定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
“是我们几个合计着种的,” 小强憨笑着说,“觉得院子里光溜溜
的不好看,就在路边找了几株花苗移过来。沈大人说过,家里得有生气,得有过日子的味儿。”
李婆婆听了,眼泪再也止不住,哗哗地往下流:“好孩子们,你们的心意奶奶领了。有这么好的邻居,住着这么好的房子,我这辈子还有啥不满足的?”
“奶奶,往后您就是我们的长辈,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q+s\b!r,e¢a¨d,.¢c/o+m·” 年轻媳妇拉着李婆婆的手说,“我们做晚辈的,伺候您是该当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灾民搬进新家,整个社区渐渐有了烟火气。
可真正让人动容的,是灾民们对沈隽意的那份感激。
第三天一大早,沈隽意像往常一样来工地巡查,只见自己临时住的屋子门口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吃食。
有还冒着热气的包子,有喷香的鸡蛋饼,有一碗碗刚熬好的白粥,还有炖得入味的鸡汤。这些都是灾民们连夜准备的,想送给沈隽意表表心意。
“大人,您快尝尝我蒸的包子!”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拉着沈隽意的袖子,脸上还沾着面粉,一看就是大清早就起来忙活了,“这是用最好的面粉做的,里头包的是肉馅!我家男人昨儿特意买了二斤猪肉,说一定要让大人尝尝我们的手艺!”
“大人,我家昨儿个抓了只野鸡,杀了只给您炖了汤!”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端着个黑陶瓦罐,小心翼翼地捧着,“您这几个月为我们操碎了心,没日没夜地忙,得补补身子!这鸡是我自家养的土鸡,特别有营养!”
“沈大人,这是我亲手烙的鸡蛋饼,您一定得尝尝!”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颤巍巍地举着一张金黄的饼,“我家母鸡下的蛋,蛋黄黄澄澄的,香得很!我特意挑了最大的鸡蛋给您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