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过往(第2页)

他领着虞家的亲兵,日夜兼程,几乎不敢停歇拖延,然而依旧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母亲,孩儿不孝……”

少年跪在青石地面上,紧抿着唇,眼中隐有水光。

他的怀中抱着母亲最喜爱的一盏莲灯。北疆素来寒冷,母亲怕他冻着,都是亲自缝制好过冬的棉衣,再让人送去。

那一盏陶灯,虽不如金器珍贵,但在他心中,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点光亮。

自那之后,便是祖母虞太夫人一直将他养在身边,躬亲照料。

……

少年虞铮回京之后,做了太子魏延鋆的伴读,一同听学习武。

这亦是他与平康公主的起始。

然而边境时常不平,狼烟又起。

他十六岁那年,实力渐增的北胡派数万骑兵大举南下,侵扰两国边界处的大衍子民。

自此,他又离开京城,跟随父亲征战沙场。

三年之间,胡人和衍军来回拉扯、僵持不下,局势格外焦灼。

两方俱未讨到什么好。

北胡狼子野心,便趁机要挟,欲使大衍答应和亲。

那时,战争旷日持久,朝中几乎已无可用之将。

虞家军孤注一掷,力挽狂澜,狠狠打击了北胡的气焰,才阻止了和亲之事。

“钺之少年骁勇,朕欲给他和平康赐婚,伯勋,你觉如何?”

高台上的君王如此对虞铮的父亲说道。

但那时到底没降下赐婚圣旨。

虞伯勋正愁不知如何拒绝,平康公主已经带人到了宣政殿。

“平康不愿出嫁,请父皇收回成命。”

少女素衣散发地跪在御前,她不曾想到,自己单薄瘦削的脊背,将与多年后的某个身影渐渐重合。

文帝向来宠爱平康公主,既然公主不愿,那道赐婚圣旨终究没有放到明处。

他二十岁时,独自领三万兵马,大败北胡于神鹰川。

帝闻鹰川大捷,甚悦,封他为二品靖安将军。

同年九月,文帝猝然驾崩。

后来,虞铮从父亲那里听说了文帝的赐婚遗诏之事。

“铮儿,此乃虞家命数。

长公主尊贵,尔万不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