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纳妾(第2页)
贾琮道:“岳父的担心不无道理,其实我也一直防备着这一手呢,我研究的火器一直都是偷偷使用,没有让朝廷的人发现,当做了我的一个底牌。
等以后我们孩子多了,分一半去济州岛上,也免得我们不在了,被人给一锅端了。
我可不是愚忠之人,不会白白等死的,更不会让你有事。有这些火器在手,我可以平安的带着你们离开京城,前往济州岛,希望不会有那一天吧。”
林黛玉道:“我也不希望有那一天,琮哥哥,你以后就藏点拙,低调一点,我们好好的过日子吧。趁着这段时间休假,要不就把尤家姐妹抬进门吧,她们等了这么些年,对你也算有情有义了。”
贾琮笑道:“嗯,都听太太的。”
“切,看把你高兴的,终于露出本来面目了,说罢,你怎么感谢我?”
贾琮嘿嘿笑道:“我的一切都是你的,啥也给不了了,只能好好的伺候你了。”
“哎呀,你轻点,你这个坏蛋······”
······
贾琮要纳妾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府里。
林黛玉和尤氏商量好了之后,便开始筹备了起来。
一边筹备酒席,一边布置新房。
虽然不像成亲那样的大排场,也不会请外客,但是自家人总是要热闹热闹的,也算是给尤家姐妹撑撑面子。
尤二姐和尤三姐终于得偿所愿,心满意足的回到家里,等着贾琮的花轿前来迎接。
尤老娘知道后,更是高兴得乐不可支。
那位宁国公不但年轻,而且有本事,自己的闺女能够跟了他,也算是烧高香了,最主要的是,那位宁国公待人好,对自己这个亲戚也是照顾有加。
现在亲上加亲,那就更不用说了。
自己的两个闺女进了宁国府,成了国公爷的人,自己的后半辈子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二姐、三姐,你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娘也为你们高兴,女婿什么时候过来接你们?有没有说给多少彩礼啊?什么时候送过来啊?”
尤三姐翻了个白眼,对自己这位老娘可是了解的很。
与其说给女儿找个好归宿,还不如说给她自己找了一张好饭票呢。
还好碰到了贾琮这个年少多金的少年权贵,自己姐妹二人也算是撞了大运了。
“你就惦记着那点彩礼,难道还能少了你的不成?”
尤二姐娇滴滴的道:“娘,三天后国公爷来接我们过门,彩礼的事我们也没好意思问,都是大姐做住的,国公爷不是小气的人,应该不会少了你的,估计很快就会送过来了。”
尤老娘没有在意尤三姐的态度,娘两个一直就是这么说话,早就习以为常了。
尤老娘呵呵笑道:“国公爷的为人,我自是信得过的,我也就是问问,没别的意思,你们两个丫头都进了豪门去享福了,留下老娘我一个人在家,总得生活不是?”
尤三姐道:“有我和二姐在,还能缺了你的不成,你要是愿意也可以跟我们去宁国府住,国公爷应该不会介意的,香菱她娘就跟着香菱一直住在宁国府里。不过,你那性子可得收敛点,宁国府的规矩还是很大的。。”
尤老娘笑道:“宁国府的富贵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了得,为娘自然也很向往,你放心吧,娘也是个体面人,不会给你们丢脸的。”
娘三个说了会话,就开始商量起过门的事情。
尤二姐和尤三姐,已经早就把嫁衣都准备好了,她们等着一天可不是一天半天了。
贾琮出征前答应她们后,姐妹二人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这时,尤氏带着聘礼来到了尤家。
尤老娘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连忙将这个大闺女请进了家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尤二姐道:“大姐,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尤氏笑道:“这件事总也有个妥当人才行,也不能假手外人,我这个当嫂子的代琮兄弟过来是正好的,我即是贾家人又是尤家人,这事就更好办了。”
尤老娘笑道:“你妹妹的事情,多亏了你这个当姐姐的操心了,这次亲上加亲,以后你们姐妹也可以相互帮扶,有什么事你这个当姐姐的也要多提携一些她们。”
尤氏道:“老娘放心吧,琮兄弟对待家人还是很好的,你们经常去宁国府,对他也都了解一二,也就不用我细说了,这是聘礼的礼单,你老看看吧。”
尤老娘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黄金二百两,白银两千两,金茶筒两个,银茶筒两个,银盆子两个,绸缎一百匹,玉器十件,玉如意两柄。
还有各类糕饼、糖果、鸡鸭、鱼肉等等,一应物品俱全。
另外又给尤二姐和尤三姐,每人准备了两套首饰。
尤老娘看着礼单,笑得合不拢嘴,尤二姐和尤三姐看了,也是满心欢喜。
对她们来说,这份聘礼已经是非常贵重了,这也说明了贾琮很看中她们,心中自然欢喜。
姐妹二人对贾琮还是很满意的,虽然让她们白等了这么些年,这也说明了贾琮不容易被美色所诱惑,自己姐妹二人的姿色,那绝对是一流的,贾琮都能忍得住,更别说别人了。
尤老娘问道:“我们家里还需要准备什么吗?”
尤氏道:“什么都不用准备了,穿好嫁衣,人过去就行了,两位妹妹的新房里,都已经布置妥当了,一应物品都是最好的,什么都不缺。”
尤老娘笑道:“那可真是太好了,这两个丫头真是有福气。”
尤三姐翻了个白眼,哪里不知道老娘的想法。
无非就是聘礼收下,还不用出嫁妆,东西全落她手里了。
她知道贾琮有钱,并不在意这点东西,以前就送了自己姐妹不少东西,等过了门,就更加不会缺了自己姐妹的。
尤氏陪着娘三个说了会话,告诉她们一些注意事项,这才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