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组织者
“启奏太上皇,已经查到幕后组织者位置。\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潞安府知府高松说道。
语气里带着一丝激动。
追查五天,终于把组织者找到了。
知省熊汝霖正带兵围捕。
只要抓到组织者,便可以挖出策划、支持等同党。
朱慈烺提着手铳说道:“带路,朕要看看谁组织了此次刺杀。”
高松领命,转身时不由多看了两眼太上皇的手铳。
作为知府,他对军中各式兵器颇为了解,太上皇的手铳绝非制式兵器,而且外形大相迥异,看着具有别样的美感。
“如此小巧,以铜丸为弹,威力远超一般手铳,想来是新研制的手铳。”高松暗暗想到。
他猜的很对。
目前,国朝就二十八把新手铳,其中二十三把在军器监里,实际使用的就五把,分别是太上皇江无水各两把,朱和坪一把。
魏六一之所以斩获不多,全因为太上皇的火力凶猛。
与后世手枪一样的半自动手铳,初战表现惊人。
奈何,目前难以装备军队。
全铳各部件皆为手工打制,这倒也罢了,毕竟大明能工巧匠多,只要舍得投入,装备一支全手铳军毫无压力。
压力在子弹。^天,禧\小~税^枉/ _勉.费?悦\黩¢
子弹里的硝化棉与雷汞都是手工配制,效率极低,比火药生产效率更低的是子弹壳与弹头。
弹头稍微好一些,铸造后打磨,弹壳全程手工锻打打磨,即便如此,合格率也就一成。
目前的产量是一天六十发子弹,够太上皇祸祸的。
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子弹生产线投入使用之前,手枪以及衍生出来的步枪不会装备全军。
所以,世人皆不知道大明的火器已经发展到位了。
高松领着太上皇到了顺平城西十里处的杨家埠。
千余官军将一处院子围的水泄不通。
见太上皇亲至,熊汝霖立刻大礼拜下,高呼道:“臣知山西省事熊汝霖叩见太上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朱慈烺问道:“为何围而不攻?”
熊汝霖回道:“贼人拒不投降,臣担心其畏罪自杀断了线索,不敢冒然进攻。”
“可知贼人身份?”朱慈烺又问道。
熊汝霖回道:“孔胤植。”
“谁?”朱慈烺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由问了一遍。
熊汝霖回道:“伪衍圣公孔氏孔胤植,臣审讯得知此名时,以为同名同姓或者同音,然方才登高观察,确认就是孔氏孔胤植。¨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
那厮竟然还活着?
不少人面色诧异。
在全复北方之前,便决议投降虏清的伪官皆革除功名,其中罪大恶极的处以极刑,而作为孔子之后的孔胤植名列必杀名单第一。
只是建虏逃窜,随行者众,死于乱军之中的不计其数,孔胤植下落不明,锦衣卫追了半年,下了个已死的结论。
没想到此时冒了出来。
“太上,臣走一遭。”魏六一请缨。
朱慈烺轻笑道:“杀鸡焉用牛刀?”
山西文武齐聚,出动一千五百军兵,若是拿不下一个宅院,还是自觉摘下官帽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