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亭 作品

第522章 刘演被害 王莽遭诛(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叫煞也是无益。亟派亲信将吏出都,探听虚实。好几日得了回报,方知刘望已死,严尤陈茂并皆已被伏诛。

王莽又觉手舞足蹈,连声呼道:“好好!”才说到第二个好字,复听得将吏接口道:“不好哩!刘望与严尤陈茂,统被刘玄部将刘信击死,现在刘信占住汝南了!”

王莽复惊起道:“有这等事么?”

忽然又有人驰入道:“不好了!不好了!”

王莽只说两个好字,反引出三个不好来。王莽大骇道:“为什么大惊小怪?”那人说道:“刘玄部将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已是猖獗得很,今又有析县人邓晔于匡,起兵相应,自称辅汉左右将军,攻入武关。武关都尉朱萌,已投降了他,右队大夫宋纲阵亡,连湖县都失守了!”

索性将四方战乱之事,并作一束说了,随笔写下,较为突兀得势。王莽闻武关攻破,已觉得藩篱撤去,势甚可危,再加湖县是京兆属县,也致失守,简直是寇入堂奥,祸等燃眉。

当下无可为计,慌忙召入王邑、张邯、崔发、苗四大臣,及一班文武百官,商量御寇要策。王邑等仓皇失色,不知所出,崔发独进言道:“臣闻《周礼》及《春秋左传》,俱言国有大灾,宜哭以厌之,故《易》亦云先号咷而后笑,今事变至此,正宜号泣告天,亟求救解!”

好一条良策。王莽不待说毕,便起座道:“快去快去!”

王莽说着即下殿乘舆,然后便开始举办哭天大典,首先,他先向老天报告了一番自己的丰功伟业与鞠躬尽瘁(《告天策书》),接着假装心肌梗塞之状,捶胸顿足,仰天大哭道:“皇天既命投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

王莽直哭到声嘶力竭,死去活来;又趴在地上叩头不止,眼泪和鼻涕交流而下。这哪里像个六十八岁老谋深算的开国皇帝,简直无助的像个没爹没娘的孤儿。

王莽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有作秀的成分,不过他的眼泪也八成是真的,他觉得自己很委屈。

当初天下也都认为他是天选之子,所以老百姓与公卿大臣们才哭着闹着要他当皇帝,说句民心所向天命所归并不为过。可他当上皇帝之后,却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却也是兢兢业业,勤勉政务,但是做事不想后果,执行法令不考虑现实的社会现象,哪怕真为百姓操碎了心,却做的都是危害老百姓危害社会的事情。所以短短十余年,天下皆反,民众竟又争先恐后的抛弃了他。

然而,事已至此,王莽光哭是没用的,治国无方还又骄横专断,陷入复古政治之耽美而不能自拔?这叫自作孽不可活,根本不值得同情。

事到如今,王莽却执迷不悔,他觉得光自己哭的行为还不够艺术、不够感动上天,所以要哭就全城百姓一起哭,要哭出风格,要哭出水平,要哭的声势浩大,哭得轰轰烈烈。于是王莽下令全城的人,哭的好的人有赏!

于是整个长安城的演艺细胞都被王莽调动了起来。城内设数个痛哭舞台,每天早晚两次,聚众哭泣,让大家来一展哭技。凡参加演出哭的人,朝廷都管饭;能哭出眼泪并能动情念诵告天策书、且音准节奏皆无误者,还可加封为郎官,名“吁嗟郎”,成为这个国家的公务员。

老百姓一听这个消息,那敢情好呀,纷纷踊跃参加。当今天下大乱,哪个百姓家里没点伤心事,反正都是要哭的,现在哭也不是白哭了,眼泪还能换饭碗!甚值。

待号为九虎大将的那些将军们临行时,要他们送入妻子,作为抵押,每人又只给钱四千。此时宫中尚藏有六十匮黄金,一匮约万斤,此外各官署中,统有好几匮藏着,珠玉珍宝,尚不胜计,王莽越加吝惜,只有每人四千文,作为赏赐。试想这般将士,尚肯为王莽效力么?

九虎大将至华阴回溪,据险自守,于匡率弓弩手数千人,登高挑战,邓晔率二万余众,从阌乡南山,绕道北行,直出回溪后面,突入九虎营垒。九虎将士们顾前失后,顿时慌乱,于匡从高阜望见晔军,当即驰下夹击,杀得九虎大将们大败溃输,夺路四逸。二虎将史熊和王况,诣阙待罪,王莽问他余众何在?史熊和王况对答不出,抽刀自刎。尚有四虎将士逃窜离去,不知下落,只有郭钦和陈翬、成重这三虎将,收集散卒,退保京仓。邓晔开了武关,迎入汉将李松兵马,共同进攻京仓,数日不下。

邓晔让弘农掾王宪为校尉,率数百人渡过渭水,攻城掠地,所过皆降。李松亦遣偏将韩臣等,西出新丰,杀败王莽将士波水将军,追奔至长门宫。诸县大姓,亦纠集众人来会,各称汉将,王宪乘势招集,直逼长安都城。王莽赦城中囚犯,各分给他们兵械,杀大猪,与其联盟道:“如有与新室异心,社鬼当记罪不贷。”盟毕饮血,令后父宁始将军史谌,带领出敌。

谋至渭桥,各罪犯一哄而散,单剩史谌一人一马,如何御寇?立即拍马逃回。城外各路兵士,乐得恃众横行,挖掘王莽祖父妻子的坟墓,并且毁去棺廓,并将王莽九庙明堂辟雍,尽付一炬,火光照彻城中,昼夜不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月朔日,各兵攻入宣平城门,正值莽司徒张邯出巡,被大众劈头乱砍,立即倒毙。

莽司马王邑,带回王林王巡邠恽等,分头堵御,哪里抵得住一班乱兵?勉强支持了一日,乱兵汹涌异常,各官府邸第,尽行逃亡。到了次日,城中少年朱弟和张鱼等,恐被掳掠,也投入乱兵,充作前导,火烧作法门,斧劈敬法闼,敬法殿之小门。哗声大呼道:“反虏王莽,何不出降?”

连呼了好几声,里面仍绝无声响。各少年恐有埋伏,不敢贸然前进,但烦劳那祝融氏作了先锋,接连放火,火势窜入掖廷,延及承明宫。

承明宫中乃是王莽女儿黄皇室主所居,就是汉平帝的皇后,王莽之女自投火中,还算节烈,故特为叙明后号。

她见火已向迩,不能避免,遂望着熊熊烈火,哭泣道:“我何面目再见汉家?”说着竟奋身一跃,自投火中,眼见得立刻就乌焦巴弓,随那祝融氏去了。

王莽避居宣室前殿,但见宫人妇女等,披头散发,踉跄奔入道:“奈何奈何?”

王莽亦没法相救,然后穿上他自己亲自设计定做的深青透赤全套仿“周制”的皇帝法服,戴上纯金的平天冠,佩上皇帝玺绶,一手执舜帝匕首(王莽称自己为舜帝后裔),一手持金匮符命(号称是汉高祖词条显灵禅让于王莽的策书),来到未央宫前殿的宣室殿,勉强镇定心神,大摇大摆,装着气势磅礴的样子,但是脚上的鞋却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但是王莽也不管这些,他只是傻傻的跟着天文官以“罗盘”的指示,算出所谓的“北斗星”的方位,然后随着其北斗七星的威斗位置调整自己坐的方向,据说这样能以此厌胜,让汉军自动消灭,嘴中同时伴着痴笑与呓语,自言自语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王莽到死还要这样做作,真是可笑可笑。转眼间又过了一夜,乱兵愈逼愈近,群臣仓皇趋进,劝王莽避入渐台。

王莽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饿得那是头眩目晕,一时间不能站起行走,便由群臣扶掖出殿,南下阁道,西出白虎门,门外已有轻车等待着,由王莽登车前行,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渐台。

渐台筑在池中,上架桥梁,四面皆水,群臣以为有水可阻,因此劝王莽至此暂避。

王莽下车后犹抱持着符命威斗,过桥登台,从官尚有千余来人。司马王邑,日夕战守,累得人困马乏,返奔入宫,四处寻找王莽,不见形影,乃展转至渐台,途中遇见自己儿子王睦,正在脱去衣冠,意欲逃生,王邑怒叱道:“我为大司马,汝为侍中,应该为主死节,为何逃去?”

王睦不得已退至台下,王邑亦随入,父子二人共替王莽固守。当时乱兵已杀入殿中,狂呼狂叫道:“反贼王莽何在?”

这个时候有宫女走出室外,战战兢兢而颤声答应道:“已往渐台。”

大众闻言,遂赶至台前,围绕至数百重,望见桥梁已断,一时不能进去,只用强弩乱射。台上众官,亦接连放箭,两下里外对射了好一阵子,箭矢已经皆尽。乱兵见台上无箭,便用板迭桥,蜂拥而入,王邑父子,及邠恽王巡等,还想着堵住台门,奋力接战,战至天已暮时,究竟是众寡不敌,并皆战死。死得无名。

乱兵攻入台门,拾级登台,台上尚有众官守着,又接连斗了好多时,陆续毙命。着名的是苗、唐尊、王盛、王揖、赵博,卖饼儿也被结果了。以及中常侍王参等人,均皆被杀。

台上已无王莽臣子的踪迹,单不见王莽一人,校尉公宾就,已与众兵混做一套,想去杀王莽报功,蓦然见有一人持着玺绶,从内室中出来,便问他道:“玺绶从何处得来?”

那人回顾道:“就在内室!”正问答间,又有众兵到来,便由公宾引入室中,寻至西北角上,果然有尸身卧着,仔细一辨认,正是王莽,当下乱刀分尸,劈做数十段,只有王莽的首级为公宾所枭,持王莽首级报于王宪。其实下手杀王莽,便是夺取玺绶的人物,那人本是商民,姓杜名吴。

王莽年三十八岁为大司马,五十一岁居摄,五十四岁称尊,六十八岁被诛死,自居摄政到伏诛,居然改元四次,共计一十八年。有诗叹道:

粉身碎骨有谁怜,死后还教臭万年,

用尽机心翻速祸,才知翘首有苍天。

王宪得了王莽首级,遂自称汉大将军,拥兵入宫。欲知王宪如何处置,待至下回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