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亭 作品

第478章 李广射石 主父受金(第2页)

汉武帝依议,先将梁王城阳王奏牍,一律批准,并令诸侯得分国邑,封子弟为列侯,因此远近藩封,削弱易制,比不得从前骄横了。贾长沙早有此议,主父偃不过拾人牙慧,并非奇谋,然尚有淮南之叛。元朔二年春月,匈奴又发兵侵边,突入上谷渔阳,汉武帝复遣卫青、李息两位将军,统领士兵出发征讨,由云中之地直抵陇西之地,屡败胡兵,击退白羊、楼烦二王,阵斩敌首数千,截获牛羊百余万,尽得河套南地。捷书到达长安,汉武帝大悦,即派使犒劳两军。嗣由使臣返报,归功卫青。无非趋奉卫皇后。因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连卫青的属下部将,亦邀特赏。校尉苏建,得封平陵侯,张次公得封岸头侯。

主父偃复入朝献策,称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险阻,秦时蒙恬在此筑城驱逐匈奴,可省去内地转运和戍守水运的人力物力,这是扩大中国土地消灭匈奴的根本。汉武帝刘彻看完将他的建议交给公卿们议论,都说不利。公孙弘说:“秦朝曾调发三十万人在黄河北筑城,终未修成就放弃了。”主父偃仍然极力陈说在朔方建城之利,汉武帝不以为然,竟然采纳主父偃计策。特派苏建,调集丁夫,筑城缮塞,因河为固,特置朔方五原两郡,徙民十万口居住。自经此次兴筑,费用不可胜计,累得府库日竭,把文景两朝的蓄积,搬发一空了。

主父偃又请将各地豪民,徙居茂陵。茂陵是汉武帝万年吉地,在长安东北,新置园邑,地广人稀,所以主父偃拟移民居住,谓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等语。汉武帝亦惟言是听,诏令郡国调查富豪,徙至茂陵,不得违延。也是秦朝敝法。郡国自然遵行,陆续派吏驱遣,越是有财有势,越要他赶早启程。

当时有河内轵人(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名字叫郭解,素有侠名,乃是鸣雌侯许负之外孙。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的外甥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的外甥,就逃跑了。郭解的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却得不到别人的尊敬,这是我自己的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负荆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听了主父偃建议,下令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而郭解也在迁居的名单里面。

郭解不欲迁居,特托人转达恳告将军卫青,代为求免。卫青因此入宫白言汉武帝,但言郭解系贫民,无力迁徙。偏汉武帝摇首不答,待至卫青退出殿门,却笑顾左右道:“郭解是一个布衣,乃能使将军说情,这还好算得贫穷么?”

卫青不得所求,只好回复郭解,郭解未便违诏,没奈何整顿行装,挈眷登程。临行时候,亲友争来饯送,赆仪多至千余万缗,皆悉数收受,谢别入关。关中人相率欢迎,无论知与不知,竞与交结,因此郭解之名益盛。

于是,郭解被迁徙到茂陵。人们为郭解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

杨县押郭解至京,见他拥资甚厚,未免垂涎,遂向郭解一再需索。郭解却也慨与,偏郭解的兄长儿子代为打抱不平,竟把杨县掾刺死,取去首级。事为杨季主所闻,立命人入京控诉,谁知来人又被刺死,首亦不见。都下出了两件无头命案,当然哄动一时,到了官吏勘验尸身,察得来人身上,尚有诉冤告状,指明凶手郭解,于是案捕首犯,大索茂陵。

郭解逃亡,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自己逃到临晋。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会见他,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籍少公把郭解送出关后,郭解转移到太原,他所到之处,常常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无奈自杀,口供断绝了。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发现一些人被郭解所杀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

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的家族。

郭解非不可诛,但屠及全家,毋乃太严酷。还是郭解朋友,替他设法,救出了郭解的子孙一二人,方得不绝郭解之后。东汉时有循吏郭汲,就是郭解的玄孙,这些后话不提。

且说燕王刘泽之孙,康王刘嘉之子刘定国为人淫乱,竟然与父亲刘嘉的姬妾通奸,还生下一个儿子。

又强夺弟弟的妻子为姬妾,还逼迫自己的三个女儿,与其轮流侍寝,轮流交欢。刘定国想诛杀肥如令郢人,郢人申告刘定国的罪行,刘定国派手下人借口犯了其他法而逮捕杀害郢人以灭口。

刘定国的妹子为田蚡的夫人,当时田蚡得宠,刘定国亦依势横行,直至元朔二年,田蚡已经早死,郢人的兄弟才敢上书详告刘定国的阴私丑事,并托主父偃代为申理。主父偃之前曾游历燕国,不得见用,至是遂借公济私,极言刘定国行同禽兽,不能不诛。汉武帝刘彻于是下诏令给公卿评议这件事,都议论说:“刘定国禽兽一样的行为,败坏人伦道德,违反天理,应当处死。”汉武帝刘彻批准这一建议。刘定国于是自杀,封国被废除,改为郡。

朝廷中一些臣官看见主父偃势盛,一言能诛死燕主,夷灭燕国,只恐自己被他寻了间隙,构成罪名,所以对其格外奉承。大臣们畏惧他,贿赂主父偃的钱累计千金。有人劝告他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从奋发游学以来已四十余年,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视我为子,兄弟们不收留我,宾客抛弃我,穷困时日已久。况大丈夫生前如不能列五鼎而食,死后就受五鼎烹煮之刑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语本伍子胥。我亦颇作此想呢!”

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向皇上讲了齐王刘次昌在宫内的淫乱行为,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

得了这个美差,即日东行,也似衣锦还乡一般。那知福为祸倚,乐极悲生,为了这番相齐,竟把身家性命,一股脑儿灭得精光。

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宾客都召来,说:“以往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之外去迎接我。我同诸君绝交了,请别再进我的家门!”

有诗叹道:

谦能受益满招灾,得志骄盈兆祸胎,

此日荣归犹衣锦,他时暴骨竟成堆。

欲知主父偃如何族灭,待至下章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