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七章 马文钧被逮捕、悔恨以及谱仪探测公开消息(第2页)

时间到了。

机场的广播已经开始播报登机信息。

马文钧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排队的人群走去。

他手里拿着护照,到了票检人员身前。

票检人员查看了下护照,随后道,“这位先生,请抬起头。”似乎是要比对一下照片。

这时,旁边走过来两个人,过来一把按住了马文钧,把他的手扭到了身后,用膝盖顶在他的后背上。

“干什么!你们干什么!”马文钧满是惊慌的喊道。

旁边人都变得有些慌乱。

其中一人连忙安抚道,“大家不要惊慌,我们只是抓捕一个犯罪嫌疑人。”

马文钧慌乱中喊道,“为什么抓我!”

“为什么?!”

有个推着行李箱的人走过来,说道,“证据都已经在这个箱子里了,马文钧教授,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马文钧教授,你涉嫌窃取机密情报图,跟我们走吧!”

冰冷的手铐,挂在了双手上。

马文钧被从地上拽了起来,他看着自己的行李箱,顿时满脸挫败的低下了头。

他后悔了!

本来是想把这些资料运到国外,到时候,也许还能再卖一些钱,没想到却成为抓捕自己的证据?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马文钧后悔的咬紧了牙关。

……

马文钧被逮捕了,罪名是窃取机密情报罪。

事情传到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顿时让实验室里乱做了一团,好几个学校领导都特别过来问了一下。

但是,针对合金实验室的调查也只是刚刚开始。

科技处、航空工业集团以及东港科技办,联合派人来调查合金实验室,调查超抗压合金材料项目。

陈建林非常的慌乱,但他还强装作镇定,遇到问询就是一问三不知,他知道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应对。

“我们这个项目,所有的数据是马文钧负责,包括上报材料,数据汇总,也是马文钧。”

“我是项目负责人,但只是制定大方向的研究。”

“我们当然有做实验,看操作间那些材料、设备就是明证,你可以问实验室里任何一个人,我们每一笔经费都是精打细算来花的。”

“……”

陈建林死咬着不承认。

实验室里其他人,绝大部分根本不知道情况,少数知道的也不会说出来。

超抗压合金材料项目和武钢的双辊轧刚技术完善项目是同时进行的,实验室里还有好多的钛粉等基础材料,从设备和原材料方面根本找不出问题。

陈建林就是把事情都推到马文钧头上。

他是在赌!

只要马文钧能够主动把事情都拦在身上,一切自然都没有问题。

以他的人脉、地位,再加上找不到关键证据,还有个‘窃取国家机密’的人,站出来主动承认问题,事情就没有问题了。

调查人员感觉有些不对,但是也说不出什么来。

最终一切还是要落到马文钧的头上。

马文钧是聪明人。

他知道自己主动承担的罪名最小,甚至说,对他而言,超抗压合金材料的数据罪责,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涉嫌窃取机密情报。

合金材料实验室的文件都属于重大科研机密,即便是没有成功把文件带出境,他最低也会被判五年以上的罪责。

相比来说,承担下合金项目数据造假问题,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一起承担下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

当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王浩已经回到了西海大学。

这一趟首都之旅收获颇丰,完成了两个研究的报告工作,还知道了合金实验室超抗压合金项目的问题。

数据造假啊!

那可是实验基础数据的造假,后续能不能继续挖掘不好说,但马文钧能够被逮捕,也算是出了心头一口恶气。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时间已经进入到假期,但王浩还是不断的忙碌着。

他不是一个人。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在忙碌。

朱萍给了自己一个星期假期,回来就又继续烦躁的学习,她有很多基础都要补一下,在职读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志强则是在忙梅森数科学实验室的事情。

上面的审批已经下来了。

学校准备在西侧空地上新建一座实验楼,在新的实验楼建好之前,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就被划在了计算机实验楼的第四层。

那一层原来是几个机房。

最开始等同于学校内部的‘网吧’,里面的电脑很差、网速很慢,后来电脑越来越普及,学生几乎是人手一台,机房大部分就被空置了。

虽然一直还在开着,但根本没几个学生去。

张志强还是很被器重的,他成为梅森数实验室建立的主力干将,大事、小事似乎都能找到他的头上。

颜静也同样没有休息,她在物理实验室工作,一直在为团队的实验和论文苦恼。

罗大勇……

假期似乎对他完全没有影响,他每天都会例行来办公室,坐在窗口前继续长期发着呆。

王浩也在忙碌着,忙的并不是做研究,而是一直不断的写材料。

写材料真是一个很烦恼的事情。

这可不只是一个材料,而是很多个材料,其中包括升教授要提交的材料、结算优秀青年基金要写的材料、还有准备申请杰出青年基金要写的材料。

这是三个主要材料。

升教授要提交的材料,自然不用多说,学校已经准备给他提升职称,并不是提升一级,而是直接提升到四级正教授。

到了下个学期,他就是真正的教授,而不是‘副教授’了。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结算报告,他希望能赶在杰出青年基金申请到期前,把优秀青年项目进行结算。

这个项目已经不用特别评审了,他完成的数论相关研究,都已经在国际上发表,并且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只要写好结算项目的材料就可以了。

之所以要尽快结算项目,是因为优秀青年资助期间,是不能够申请杰出青年资助项目的。

同时,王浩也感觉自己的经费不足。

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是包干制,项目资金已经达到了学校账户里,即便是结算项目,经费也不会再收回。

但是后续肯定要用在科研方面,就等于利用剩下的钱,一直不断支持自己的科研事业了。

那些都是属于他个人的经费。

如果再能申请到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就能再多上一大笔经费,放在学校账户里的经费有几百万,工作起来心情也会很舒畅。

现在已经到了要花钱的时候,他下个学期要带六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还要给一定的补贴,一般导师给的补贴是几百块。

六个研究生,可就是两、三千块。

既然马上就要有每个月两、三千块的大支出,自然要申请个两、三百万的经费预留。

王浩就是这么想的,“必须要申请到杰青项目!”

“杰青项目,经费有两、三百万,也是包干制,这样经费就足够了。”

“后续几年,也不用再申请了。”

王浩认真的写着材料,继续为‘几百万经费’努力着。

朱萍忽然拿着手机冲了进来,嘴里不断喊着,“王浩!王浩!你又上新闻了!又上新闻了!”

“怎么了?”

其他人都看了过去。

朱萍指着手机屏幕道,“看啊!谱仪探测团队的公告,说确定了超子衰变……什么信号消失之类……”

她解释的很笨拙,因为没有看明白具体是什么研究,随后错开内容不谈,继续道,“反正就是,你的论文被《自然》杂志录用了。”

“谱仪团队还宣布,会设计相关的实验,探究空间湮灭力是否存在。”

“新闻的评论可有意思了,看这条。”

“这个人说,谱仪团队负责人脑子秀逗了,和你一样是疯子,竟然相信什么空间湮灭力……”

“哈哈哈,疯子、疯子,真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