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内阁之中
将这一大通话说完,元琢鼻子里长长呼出大道浊气,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喉咙打颤冒烟。随意挥挥手丢个眼色,冯公公立马领悟内里意思,快步跑出去沏茶。
待不热不凉正正好好合适的香茗送来,元琢连续饮下几口滋润,继续开口询问道:“诸位爱卿若无陈奏送上来,就都下去吧,朕乏了。”
说完又补充一句:“李阁老暂且留一留,朕有话问你。”
“是。”李授刚想站起来离开,话音入耳马上坐了下来。
其余五人则齐齐屈身行礼,恭敬道了声“微臣告退”之后依序朝清玄宫外走去。
品茶静候屋内重新陷入安静,五人脚步声远去,元琢这才放下茶杯眼光灼灼望向李授,别有深意问:“《孟子》中曾有言:独乐乐不如;可孔圣人却表示:君子不党。李阁老饱读诗书,不知对二者有何独到见解啊?”
嗯?!李授眉头不自觉皱起。要知道此时正值深夜,虽不清楚具体几更天,但肯定不着就是了。这时候皇上叫住自己问这种问题,绝非探讨文学那么简单,必然暗含其他意思!
可具体有何深意呢?是警告自己不要仗着内阁首辅的身份结党营私?又或者是让自己清理朝堂里结党营私的官员?
不不不,应该都不是!自己当上内阁首辅才多长时间?连一年都没到。就是有结党营私的心,也没有实施的时间啊!至于清理结党营私的官员,那更加是无稽之谈,原因很简单:让内阁首辅去彻查其他官员,岂不等于送狼入羊窝?
思来想去,李授实在琢磨不明白。
只好从文学的角度着手回答:“孟子所言乃治国之道,孔圣人的话则是修身之法,二者想表达的意思不同。以臣拙见,皆蕴含至理,无高低分别。”
“好、好、好!”元琢面露微笑,拍着手连叫三声好字,脸上表情平静如水,使人看不出在想些什么。
而李授则心思下沉,面露愁容。都不用抬眸观察脸色,光听那三个“好”字就已经明白:压根没回答到皇上想听的地方。
没等他想出办法补救,端坐书案后的元琢又出言问道:“道家有言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阁老升迁内阁首辅,族人朋友等就没有想法?”
身为内阁首辅,要是连这句意思异常直白浅显的话都理解不透,那可以马上乞骸骨、告老还乡了。
仅仅思索一二息,李授便微微抬起头颅,温声笑道:“在其位,谋其政,好高骛远者,最终只能竹篮打水。臣非高深,但也知道这个道理,故而不敢随意越半步雷池。”
“呵呵呵。”元琢见其总算上了道,点点头笑出声音。
干脆不再藏着掖着,直入主题问道:“李阁老觉得礼部侍郎周之良如何?是否当得上大用?”
大用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入阁嘛!李授能琢磨出其中深层含义,可、可偏偏这个问题他不能回答,也无法回答。
一来自己跟周之良同门,回答“是”吧,有任人唯亲之嫌;回答“不是”吧,以后怎么见面?同门师兄弟都没得做。
二来,自太宗皇帝设立内阁以来,百余年间入阁之人几乎都是一部尚书或其他部属的相同官阶。周之良仅仅是个礼部的侍郎,不合规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