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86章 卢龙告危(万字大章)(第2页)

“殿下,高骈对江东、两浙动兵了。”

赵英的消息,让刘继隆神色微变:“动用了多少兵马”

“恐怕不少,光湖南地区的民夫便调动了五万多,江西应该更多,但我们尚未在江西设下谍子,故此不明。”

“不过宋威、董昌二人麾下兵马最少六万,高骈所用兵马,应该不少于这个数。”

赵英将自己所探查的情报尽数说出,刘继隆听后颔首,却又继续道:“且先看着,我军眼下无力干涉江南,先把河北平定再说。”

“是!”赵英一如既往的毫无异议,只是埋头执行刘继隆的政令。

眼见刘继隆没有别的吩咐,他随即退出了中堂,而刘继隆则是处理了两个时辰的政务,感觉天色差不多后,这才出门前往了隔壁的公主府。

彼时公主府外早就有不少人在盯梢,看到刘继隆在黄昏时分走入公主府后,他们纷纷将此事禀告给了后面的人。

在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最关心此事的李佾。

李佾得知刘继隆留宿公主府,原本还因为朱温、魏博表文而寝食难安的他,今夜终于得睡了个好觉。

在他们休息的同时,汉军对益都和淄川的围攻却仍在继续。

半个月的强攻,两座城池的砖墙都已经被炸开了,但架不住城墙太厚,且葛从周、张归霸准备了足够多的沙袋,以至于汉军强攻半月都无法攻入其中。

眼见火药被消耗的差不多,他们只能继续包围两座城池,等待火药运抵前线再发起进攻。

“这城池不好打,几次攻上去都被击退,马道上站满了人,城池不大却兵马不少。”

牙帐内,不少将领发着牢骚,坐在主位的王式并未说什么,只是对众人安抚道:

“葛从周、张归霸二人不好对付,无需着急攻陷城池,南边朱全忠连连败退,等待南边的弟兄攻下沂州和海州,此二城无需攻打而自降矣。”

“即便他们不降,眼下已经开春,我军火药若是运抵,即可用穴攻将城墙彻底炸塌,而后攻入城内。”

王式倒也不贪功,毕竟讨平朱温只是开始,北边的河朔三镇和昭义镇才是重头戏。

面对他的安抚,诸将虽然都不再抱怨,但心底却始终觉得有些不服。

王式看在眼底,自然知道他们在不服什么,故此询问道:“围城这一个月来,我军死伤多少,还有多少弟兄能上阵”

“阵殁一千二百余,伤残四百余,尚能调动八千三百余人。”

鹿晏弘作揖开口,王式听后点头:“我军死伤都如此之多,城内葛从周所部必不好过。”

“诸位不必焦躁,等待我军火药抵达,便可破城。”

王式的话,总算将他们安抚了下来。

只是在他们抱怨的同时,淄川城内的情况也并不好。

“额啊……”

“杀了我吧!杀了我……”

漆黑的巷内,葛从周听着耳边传来的凄厉哀嚎声,心里止不住的抽搐。

汉军的几次进攻虽然都被击退,可死伤的兖海军将士却不是个少数。

“节帅……”

两名将领走到葛从周面前,葛从周抬头,二十多岁的脸上却充满了沧桑。

“还能救吗”

面对他的问题,两名将领摇了摇头:“大多都是血崩,还有伤口腐烂,救不了。”

葛从周闻言,低头沉默片刻,末了才下定决心:“给个痛快吧!”

他心里在说出这话时十分难受,毕竟这些都是他锤炼了两年多的老卒。

见他话音落下,两名将领转身前去下令,不多时巷内两侧屋舍中便传来了剁骨肉的声音,凄厉的哀嚎声渐渐消失。

片刻后,两名将领重新回到葛从周面前,葛从周开口道:“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可用之兵”

“不足七千……”

“弟兄们的士气不佳,尤其是前几日得知兖州被攻破后,不少人都觉得没了希望,想要投降……”

两人说这话时有些心虚,毕竟汉军总共就发起了五次强攻,而他们依托地利,虽说五次都将汉军击退,每次却死伤却不少。

葛从周闻言深吸口气,死伤那么多兄弟,他早有了这个准备,但他已经投降了朱温,若是再投降刘继隆,这让他如何自处

更何况朱温并未投降,自己投降岂不是背主之举

“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在黄河与汉军交战,哪怕战死也算死得其所了……”

葛从周不免有些后悔,这几日他不是没有率军出城突袭过汉军,奈何汉军反应不慢,每次带给汉军的死伤都不算多。

他与王式,看似兵力相当,但汉军素质远胜兖海军。

正面作战,葛从周觉得自己讨不得好,不如继续坚守,以守待攻。

虽说不知道汉军死伤多少,但这些日子单阵上所见就有不少五百具尸体。

汉军素有抢夺阵殁将士尸体的习惯,能留下五百具尸体,恐怕汉军死伤没有两千,也有千五了。

城外的汉军,恐怕已经恨透了自己,自己即便投降,日后恐怕也会遭受排挤。

葛从周苦笑几声,他只能尽量坚守淄川,为朱温争取足够多的时间。

若是如此都依旧输给了刘继隆,那只能说他们输的不冤。

思绪间,他往黑暗的巷中走去,直到身影没入黑暗中。

齐鲁的战场就这样僵持着,而当初叫嚣抢掠中原的魏博牙兵,此刻却连河南诸县的城墙都摸不到。

乐彦祯率军二万七千,自临河、黎阳两县分兵渡河,而郑畋却在罗隐的建议下,率军一万五千在此地依托卫南北部的河渠布防。

乐彦祯虽然率军渡河成功,却根本突破不了这条从濮阳北部,一直向西经过卫南,连接黄河的河渠防线。

“砰!”

“直娘贼的,当初一个个叫嚣要攻入城内,这几日每次强攻不利便结阵后撤,根本不听军令!”

“若是继续如此,这个位置你们自己来坐!”

黄河南岸那连成数里的营垒中,博州刺史乐彦祯此刻正在对着帐内的牙将们发泄着自己的脾气。

若是换做平时,这些牙将早就骂回去,甚至挥拳痛殴乐彦祯了。

只是眼下事出有因,加上他们理亏,他们只能忍下脾气,但依旧埋怨道:

“这官军沿着河渠布防,我军攻入南岸便遭官军群起而攻,根本站不稳阵脚,自然后退。”

“没错!眼下官军与曾经的官军天上地下,某等哪里能想到如今的官军竟如此骁勇”

“汉军军中又有那类似雷霆的东西,某等还未靠近河渠,便被他们用此物攻打,虽说打不死多少人,可士气都被打没了,人心惶惶的,怎么带兵”

这些牙将少时读过不少兵书,乐彦祯倒是还能与他们交流。

若是面前都是魏博的那些牙兵,那他可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眼见他们还知道说理,乐彦祯也消了脾气:“若是继续这样打,肯定打不进去。”

“干脆不打了。”

“没错,这河南某看着残破,不知道被抢了多少遍,肯定抢不到什么好东西。”

“反正蝗灾也过去了,灾民也逃到南边了,在此处用力,不如回镇好好快活!”

乐彦祯看着这群牙将的模样,原本好不容易平息的脾气,顿时被他们弄得又升腾了起来。

“直娘贼!当初说要打的是汝等,如今不打的也是汝等,汝等究竟要如何!”

乐彦祯站起来质问他们,他们却也有些尴尬。

本以为南下是捏软柿子,结果捏到了个石头。

把这个石头吃了吧……崩牙,不吃吧又忍不下这口气。

想到这里,这些牙将自己也都有些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了。

“干脆撤军吧”

“撤军”

眼见他们这么说,乐彦祯也是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本来还想借助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威望好好拔高拔高,结果打出这种虎头蛇尾的战事,回去恐怕连博州的州兵都敢轻视自己。

“混账,明日辰时出营交战,某必要攻破官军!”

乐彦祯脾气上头,可牙将们却不愿意惯他了。

“直娘贼,这几日州兵死了四千多,魏博的弟兄都死了三百多,你还有何面皮强攻!”

“没错,要依某说,便是你指挥大军无能,这才导致死了这么多弟兄!”

“狗鼠的家伙,让你说两句也就罢了,骂个没完了是吧!”

牙将们先后起身,乐彦祯顿时有些下不来台了。

“某不管,反正明日拔营回河北,这河南残破得很,根本没东西可以抢!”

“明日辰时拔营北上,如若不听,便自己带着州兵去攻吧!”

他们先后离开牙帐,根本不把乐彦祯的军令放在眼里。

乐彦祯要是真敢动手,他们也不介意把乐彦祯脑袋摘了,送到洛阳请降。

到时候就说是乐彦祯蛊惑韩君雄,朝廷到时候若是不想多生事端,必然会接受,毕竟以前不都是这样吗

“狗鼠!狗鼠!!”

看着这群牙将将自己抛下,乐彦祯是真的想拽着这群人,好好告诉他们魏博现在面对的局面到底有多么凶险。

只是这群牙将都懒得听他解释,更别提那些只知道磨练武艺,连兵法都鲜少学习的牙兵了。

此刻的乐彦祯,心里可谓憋屈,而魏博的这些牙将也果然没有令他失望。

翌日卯时,不等他下令,魏博的牙兵们就开始收拾行装,让民夫装车准备后撤回魏博了。

乐彦祯无奈,只能以五千博州兵马断后,掩护大军撤回魏博。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卫南县城楼前,早起的郑畋穿着罩甲远眺北边的魏博营盘,满脸疑惑。

匆匆赶来的罗隐见状,心里也有些捉摸不透:“看似要进攻,但这番姿态更像是在撤军”

“莫不是魏博镇内发生变故,他们准备北撤了”

郑畋听到这话都不由眼角抽搐:“战事不过打了半个月,虽说魏博死伤不少,但阵上所见以州兵居多,应该不至于伤筋动骨才是。”

郑畋在以唐廷过往对魏博的经验判断着,可罗隐却摇头道:

“尚书所言若是放在昔年则对,放如今则相差远矣。”

“昔年朝廷与三镇争斗,军队出境则弱,二者皆出境则旗鼓相当。”

“如今魏博出境而我军战意昂扬,乐彦祯及其麾下将领,自然能察觉我军与昔日官军不同,故此知道继续交锋,死伤的还是魏博兵马。”

“下官若是乐彦祯,也会选择此时撤军,等待汉王殿下挥师北上,在镇内依托城墙与我军交战。”

罗隐跟着刘继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加上他本来就善于揣摩他人,自然能猜到魏博军如今的情况。

郑畋见他这么说,只能叹气道:“他们若是撤退,我军便可全力强攻朱全忠了。”

“只是我军骁勇,若是殿下准许攻入魏博镇内,眼下恐怕不仅能击败这支兵马,甚至能以三州二万多兵马北上占据卫、澶二州。”

“殿下定不会准许。”罗隐笃定,郑畋又何尝不知,但他实在不想放过由他领兵击败魏博的名声。

没有刘继隆首肯,他麾下这一万多汉军根本不可能听从他军令北上。

由此便可知晓,刘继隆在军中威望到了何种地步。

不过郑畋也能感受到,随着刘继隆麾下军队吸纳的关东百姓越来越多,军中的气氛也渐渐往跋扈走去。

关东的氛围如此,哪怕普通百姓也沾染了不少风气,变得有些跋扈。

好在汉军之中以陇右十万兵卒为主,其余兵卒即便想要掀起风浪,也很难实现。

只是若要拉拢这些兵卒却也容易,只需要利诱即可。

郑畋虽不打算这么做,但他觉得日后总会有人利用这点来反噬刘继隆。

想到此处,郑畋就不免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眼下不过四十七岁,若是辞官归乡,亦或者被闲赋,他自然受不了。

可若是将此事奏表刘继隆,他又心有不甘。

在他纠结的同时,罗隐却突然开口道:“尚书可知道,忠武、宣武、义成三镇如今复垦了多少荒地”

“嗯”郑畋疑惑看向罗隐,不知道他为什么询问自己这件事,但他还是摇头道:“不知。”

“已经复垦七成了。”罗隐的话,让郑畋忍不住脚步停顿。

他错愕看向罗隐,罗隐却笑呵呵说道:“自开元以来,三镇之地便多有百姓逃亡,到咸通时更不必多说。”

“如今殿下治理三镇不过两年,三镇九州的百姓便安居乐业,努力复耕荒地,其它藩镇的百姓也多有逃亡三镇者。”

“两年间,百万流民进入其中,如今三镇九州已然恢复二百万口,复耕土地一千二百余万。”

谈及此处,罗隐却又忍不住摇了摇头,惋惜说道:“昔年会昌时,三镇九州人口不下四百万,而今却只有二百万了。”

“好在百姓期盼的太平总算来了,郑尚书……”

罗隐话里的意思,郑畋自然能听清楚。

昔年河南道百姓虽然有四百多万,可耕地却并不算多,这并非是可耕种的土地少,而是朝廷对百姓盘剥太甚,地方衙门更是放贷为生。

百姓若是当个佃户还没事,若是自己去开垦土地,哪怕衙门已经将此地视为荒地,可随意开垦。

但只要荒地得到开垦,衙门中的官吏就会施展各种手段来夺取田地。

对于普通百姓,更是逼得他们借贷,过几日便利滚利,随后抢夺他们的耕地。

长此以往,百姓也不再开荒,而是选择去给世家豪强当佃户,换口饱饭就行。

朝廷虽然知道,但开始并不在意,直到几十年后,随着各地耕地越来越少,地方衙门才急了。

他们开始发放农具和种子来招垦,但百姓已经吃过亏,不管给出什么待遇都不再开垦荒地了,所以抛荒的土地越来越多,衙门能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少。

赋税少了,他们便加税,加税了百姓就逃荒,百姓逃荒后能收的赋税就越少,只能继续加税,如此恶性循环。

这些事情,庙堂上的人都知道,可朝廷的信用早就扫地,百姓是怎么都不愿意复垦了。

如今刘继隆来了两年,百姓却如此热情的开荒复垦,可见百姓有多支持刘继隆。

“荀子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亦是十分认可,而今民心如水,尽属殿下,故此太平。”

罗隐话音落下,对郑畋轻笑几声,郑畋也自然知道了他想说什么。

他的脸色微微有些难堪,好在这时有快马突然从衙门方向疾驰而来。

“尚书,义昌急报!”

快马在城下叫嚷,郑畋借着台阶看向快马:“送上来。”

兵卒翻身下马,急匆匆赶上马道,将一份急报递给了郑畋。

郑畋接过急报,本来以为是魏博入寇沧、德二州,但当他看清信中内容后,他顿时便合上了书信。

“何事”

罗隐好奇,他还未见到过郑畋这般紧张的时候。

郑畋却不理会,而是对左右摆手:“你们都退下。”

左右跟随的将领和兵卒纷纷退出十余步外,这时郑畋才严肃着将急报递给了罗隐。

罗隐从他脸色上看出了不对劲,小心接过急报打开,而郑畋的声音也在他耳边响起。

“卢龙节度使张允伸病重,殿下等的机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