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32章 徐宿终乱

    “烽火连天照九州,铁衣寒甲映吴钩。”

    “莫道草莽无豪杰,乱世英雄出寒流。”

    咸通五年正月初十,当河淮两道兵马频频调动时,曹州冤句县内的黄巢也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叔父,这王仙芝当年不过是个私盐的杀才,如今都能拥众十万,这世道真是不对!”

    黄存坐在书房内的椅子上,面露不忿。

    几日前,王仙芝兵乱北上,在肃州招抚盗寇,号众十万的事情便在河淮两道流传起来。

    与此同时,忠武军、宣武军、义成军、淮南军等军兵马都开始调动起来。

    黄存看不上王仙芝,但却依旧担心道:“叔父,这战事不会打到冤句这边吧?”

    冤句县距离宿州不过三百里,倘若战事真的爆发,那黄家恐怕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难说……”

    黄巢将墨迹吹干,随后背负双手走到窗台前。

    新春刚过不久,院内的积雪还堆在角落。

    如此寒冷的天气,若是爆发战事而不得不举家迁徙,这实属不是黄巢想要看到的。

    “叔父,这王仙芝都能号众十万,若是以您当初的善名,恐怕振臂一呼,便有数十万众随从了!”

    黄存不知是什么心思,竟然用这种事情打比喻。

    面对他的这番话,黄巢微微皱眉,但并未打断,而是缓缓道:“阿耶年迈,你是想让他与我们东躲西藏?”

    “怎么会是东躲西藏呢?”黄存不忿道:

    “如今中原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若是有人在北边作乱,与南边的王仙芝南北呼应,届时说不定能横扫诸镇,让……”

    “你这是异想天开!”黄巢打断了黄存的这番言论,随后与他解释道:

    “昔年我在长安科举时,曾见过不少藩镇留在长安进奏院的兵卒。”

    “且不提陇右、河西及幽州卢龙等强军,单说宣武、忠武等军便不是好相与的。”

    “河淮两道八镇兵马,合兵几近十五万,即便仅有六成披甲,也足有九万甲兵。”

    “即便振臂一呼能有数十万众,但也不过是数十万血肉之躯罢了。”

    “你那拳头及农具,难不成能洞穿铁甲乎?”

    当年黄巢在长安时,可不少与陈瑛、杨信二人交谈。

    其中不仅知晓了甲胄与战阵的犀利,更清楚官军的大致情况。

    “叔父,您还与陇右军有过关系?怎地没听您说过?”

    黄存被挑起了兴趣,而黄巢眼见他来了兴趣,便随即说道:

    “也算阴差阳错有了联系,昔年他们曾邀请我去陇右,只是我自持清高,未曾前去。”

    “后来陇右军的刘节帅渐渐做大,各州亦有不少庶族子弟前往投靠,我便更不出众,未能舍下脸皮前去。”

    黄巢在心底叹了口气,只觉得昔年的自己太要脸面。

    倘若自己当初去了陇右,如今也不会被冤句县的小小县令威胁呵斥而不敢发作。

    “您要是去了就好了……”

    黄存听后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道有个在陇右军担任官职的叔父,便是冤句县的县令都得与他黄家好好说话。

    黄巢没有出声,只是微微颔首。

    “郎君!郎君!”

    忽的,书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唤声。

    黄巢与黄存对视,不待二人反应过来,便见家仆闯入书房之中,连忙作揖道:

    “郎君,家主遭急气攻心,于衙门晕倒被人送回,此刻正在正堂!”

    “你说甚?!”

    二人怒目圆睁,慌张着往正堂跑去。

    十几个呼吸后,二人急匆匆跑入正堂,堂内主位坐着黄父,脸色惨白,胸脯起伏间还能听到如风箱般的粗重呼吸声。

    黄父四周尽是家仆奴婢,还有医匠在为其诊治。

    衙门的人已经不见,黄巢顾不得询问,急忙上前:“我阿耶如何了?!”

    医匠没有着急回话,而黄父则是闭着眼睛,呼吸沉重。

    虽是醒着,却不敢开口说话,好似担心自己一口气上不来。

    良久之后,医匠收回诊脉的手,开始在药箱里捣鼓起来。

    “按照这个方子去抓些安神的药,黄公乃是气急攻心,眼下当服用些安神的药汤。”

    医匠话音落下,随后看向黄巢:“黄郎君,请随某出来。”

    黄巢不语,只是跟着走出了正堂。

    他虽然不懂医术,却也知道气急攻心服用安神药汤只是治标不治本。

    二人走到正堂外的耳房,随后医匠才与黄巢作揖道:

    “恕某直言,黄公年迈,又经此事,恐难调理……”

    闻言,黄巢尽管有了准备,心里却还是抽搐了几下。

    “若是能好好调理,兴许还能安心渡过此关,但刚才某听衙门的几名直白抱怨,这恐怕……”

    医匠不知道该不该说,黄巢却急忙作揖:“还请先生教我!”

    “黄郎君乃善人,这可使不得。”医匠连忙扶起黄巢,随后才将衙门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黄巢。

    事情前因乃是诸镇因王仙芝作乱而加派赋税,而黄家被加上了三千斗官盐。

    除此之外,此前答应下来的官盐价格也有所改变,每斗从五百钱,增长为六百钱。

    只是两句话的事情,可黄家需要付出的钱财却要从三千五百贯,增长为六千贯。

    黄家世代贩盐不假,可应付官吏和支付盐户的耗费也不少。

    一口气拿出六千贯钱财,黄家唯有卖地这一条路。

    黄父与王县令争辩,结果王县令却让黄家与衙门借钱。

    “郎君您也知道,衙门的钱,向来不是那么好借的。”

    “黄公不愿意,王县令便摔案辱骂了几句,这才导致黄公气急攻心……”

    医匠叹气说着,黄巢闻言却浑身冰凉,直到片刻后才胸中隐隐燃起怒火。

    王县令辱他,他可以接受,因为他这些年科举,确实耗费了家中不少钱财,也确实没有拿出成绩。

    但是王县令辱他阿耶,这口气他咽不下……

    “多谢先生指点,此事某已经知道了,劳先生为某阿耶跑一趟。”

    黄巢作揖行礼,医匠闻言也就退出了耳房。

    他素有医名,冤句县内几大庶族,每个月都有钱粮支给他,自然不用什么诊金。

    “叔父!”

    医匠才走不久,黄存便气冲冲的闯入耳房中,急得面红耳赤。

    “王怀德那只老狗!竟然如此侮辱耶耶!”

    “又怎么了?”黄巢眉头紧锁,黄存则是说道:

    “他刚才遣人送耶耶回来时,与黄掌事交代,让耶耶秋收前筹够官盐所需钱粮,不然便要以贩卖私盐的罪名,对付我黄氏全族!”

    “秋收……”黄巢呢喃着,脸色阴沉:“还有三个半月,来得及……”

    “叔父,您不会要支给钱粮吧?”黄存心里有些慌张,接着说道:

    “家中仅有四千余贯余财,若是要凑足这笔钱粮,必然需要卖出田地。”

    “我们……”

    黄存还想再说,黄巢却抬手打断:“他要钱粮,我给他,就看他拿不拿得住!”

    不等黄存询问,黄巢继续看向他:“你且派人支取五百贯,派人去城外采买私铁,另募工匠去城西的庄子。”

    “私铁一并运往庄子,我自有用……”

    黄巢没有明说,但黄存也不是傻子,年轻气盛的他有些激动:“叔父,您是准备……”

    “你去做事便可,莫要问话!”

    黄巢冷眼看向黄存,黄存这才把话咽了下去,随后道:“可耶耶他们……”

    “我知道。”黄巢眉间升起忧愁,接着才道:

    “此事暂不与耶耶说,待那秋收时,且瞧那王怀德是何态度。”

    “好!”黄存应下,随后便按照黄巢的指示,派人分批采买私铁,并招募三十余名工匠前往城外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