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华夏瓷器文化远流传(第2页)
摊老板瞪眼:“咋地,听你的意思……我们国家的陶瓷是你华夏人帮着建立起来的?”
“那可不,必须是我华夏人帮你们建的啊。”
见摊老板一脸不信的样子,秦立信誓旦旦道:“你别不信啊,我有证据可以证明。”
摊老板问:“什么证据?”
秦立道:“南宋灭亡之后,大多数抗元军民纷纷逃入东南亚,当时宋朝的左丞相陈宜中就是由占城进入的暹罗。同时,大批汉人避入安南。
其中必有不少工匠。
这一点,我华夏元史中有记载。
《元史》卷209《安南传》载:元廷降诏安南国王曰:自中统四年(1262)为始,每三年一贡,可选儒士、医人、及通阴阳卜筮诸色人匠各三人,及磁盏等物同至。”
在藩属之贡物中指定‘诸色人匠’、‘磁盏’,这一点非常特殊,而对其他诸国并没有这个要求。
由此可知,当时在安南一定有大批工匠因避战乱而入此地,其中部分陶工就在该地设窑生产,籍以谋生。
而磁州窑风格的釉下白底黑绘瓷器在安南出现,也必是由华北陶工在安南设窑生产的结果。而历史上安南窑的繁盛也必与我华夏历史上南下的华北窑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后来,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285~1288),元朝攻打安南,在安南的陶工又因战乱避入暹罗境内。
时值你泰国第一个国家素可泰建立不久,国王蓝摩甘亨积极展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陶瓷是所需要的物品之一,建立陶瓷业正是时机。华北陶工入暹正迎合泰国之需,遂在素可泰定居设窑开始生产。
所以,你泰国陶瓷业能有今天,完全依仗我华夏的制瓷技术,跟越南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摊老板听的一脸懵,也不知道秦立说的是真是假,只不过华夏历史书籍一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也是一脉相承的,他有心想要反驳,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一时间,哑口无言,愣在当场。
好半晌,他才闷闷不快道:“我就一做生意的,你没必要跟我说这个。我不在意这个。”
秦立心头冷笑,拿了我华夏的技术,却不念华夏的好,还想把功劳占为己有,咋就这么不要脸了?
你不在意,你不在意黑脸干嘛?
遇到你们这种不念恩的宵小,老子就得给你们正本朔源,好叫你们知道,你们国家要是没有我华夏技术支持,连能入眼的饭碗都烧制不了!
不过,他也没再继续利用专业知识打击摊老板,而是顺手从摊位上拎起一款白底褐釉凤纹瓶,看了眼底胎,胎质稍粗,但很密实。
这款纹盘他之前就注意到了,相对摊位上的其他精品瓷器,这款纹瓶还要稍显得精致一些。
“这款纹瓶的胎质看起来好像没那么松啊……”
“难道不是素可泰瓷?”
秦立心中一动,脑袋里大概有了猜测,当即问道:“老板,这款纹瓶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