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人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乃是宋仿!(第2页)

  其中知名藏家诸如寇准、文彦博、刘敞、苏轼、李公麟、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等,无不以收藏青铜器为无上荣耀。

  苏轼的书房里就“清供”着鼎鼎大名的楚王钟。

  刘敞是集贤院学士,收藏宏富,著有《先秦古器记》,开两宋时期青铜器专书的著录先河。他最为珍视的11件有铭文的青铜器,平生把玩,至死不忘。他告诫后辈:“我死之后,不要忘记用它们来祭祀我。”可见一代文人学士之风尚。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铤而走险的商人。

  尽管当时朝廷对铜严控,但民间出于牟利目的而进行的青铜器伪造也在暗暗进行,有粗糙烂制者,也有精细之物。

  精细者,丝毫不比官仿差。

  以至于清乾隆时期曾编著的《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乙)》《宁寿鉴古》四部书,共收录青铜器1176件,至少有近500件乃是伪造之物。

  即使现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保存的青铜器中也有不少当时制造的仿品。

  可想而知,两宋时期的造假规模之大!

  “可惜了,如果这款长信宫灯是真的,必然会轰动世界!”

  “奈何,它只是个仿品,且还是个民仿……”

  宋仿青铜器,官仿都有铭文,而此款长信宫灯,并没有标注拥有铭文,显然是当时的民仿。

  官仿青铜器就已经够便宜了,更何况是民仿。

  如果是真品,十个亿都值,但宋官仿青铜器在这青铜器市场热度不高的时代,也就是几十万。

  至于民仿,那就更便宜了,十万都算是高的。

  秦立断代完毕,当即将电话给汪明瞚打了过去,“汪局,那款长信宫灯我已经看过了,不用惦记了,只是件宋代民仿,没有任何历史价值以及研究价值。”

  “宋代的啊。”

  汪明瞚感慨道:“我就说长信宫灯咋可能出现在拍卖会场上吗,这么重量级的文物,真要出现了恐怕第一时间就被其他国家的博物馆给抢走了,哪儿轮得上一个网红拍卖行进行拍卖。”

  他好奇问道:“你是怎么看出宋代来的?”

  “重量比真品重了七公斤。我想了一下汉代之后的青铜器发展,好像只有宋代仿品是纯仿制,其他朝代的仿品顶多算是伪造,器身上都有本朝特点。显而易见,也只能是宋代制品了。”

  秦立虽然对于青铜器研究的不深,但大概的东西还是知道的,根据结果来推断破绽之处很容易。

  “想不到你对青铜器也有所了解。也幸亏你在那边了,如果让领事馆的人过去,怕是要抓瞎了。行吧,既然不是真品,你就按你的计划进行吧,我不耽误你的行程了。”

  “好咧!就这样啊汪局,挂了……”

  秦立挂断电话后,再度观察起其他的物品来。

  如今,他看中了那款慎德堂博古製款的青花八仙图盌,想要捡漏自然要参加明天的拍卖会。

  正所谓,打草搂兔子,能逮一个是一个,自然要看看这里还有没有其他漏可捡。

  结果没过几分钟,他的目光就被一个标注着“过渡期.青花洞石花卉耄耋图撇口瓶”的标牌吸引了目光,表情里满是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