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第2页)
皇上静静地听着,偶尔微微点头,神情愈发满意。
待沈隽意说完,他关切地问道:“堤坝修筑得如何?能否抵御今年的汛期?”
“回皇上,新修的堤坝全长三十二里,高一丈八尺,底宽二丈,全部采用青石混合糯米灰浆砌筑,石料都经工匠核验,工艺扎实。”沈隽意躬身回答,“臣在离开江南前特意带人查验,堤坝墙体坚固,防渗措施完备,完全能够抵御特大洪水。”
“很好!”皇上脸上露出明显的笑容,语气也温和了许多,“江南乃朝廷财赋重地,鱼米之乡,若有水患,不仅百姓流离失所,国库收入也会大受影响。你这次能如期完成任务,实乃大功一件。”
“这都是皇上英明决策,臣只是遵旨执行,不敢居功。”沈隽意谦逊地说道,始终保持着臣子的本分。
“不必过谦。”皇上摆了摆手,语气带着欣赏,“朕以前也曾派了不少人去江南治水,要么迁延日久,要么偷工减料,只有今年启用了你,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且工程质量上乘。这既说明你有治水之才,更显你有担当之责。”
皇上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沈爱卿啊,朕一直在观察你。从你初入仕途在翰林院任职,到后来外派巡查,无论在哪,都能干练高效,清廉无私,深得朕心。”
“这次江南治水,更是让朕看到了你的全局眼光与务实能力。”
“臣愚钝,全赖皇上悉心栽培,方能略尽绵薄之力。”沈隽意恭敬回应,姿态愈发谦逊。
“朕决定提拔你为户部侍郎。”皇上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紧紧盯着沈隽意。
沈隽意听到这话,心中猛地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户部侍郎,虽然不是尚书,但也是正三品的高官,在户部中地位仅次于尚书,掌管着朝廷的财政要务。
他如今不过二十余岁,能得此重任,实属罕见。
“臣……臣德薄能鲜,才疏学浅,恐怕难当此重任,还请皇上三思。”沈隽意连忙跪下,诚惶诚恐地说道,额头几乎触地。
“朕既然决定了,就说明你有这个能力。”皇上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地面,他走到沈隽意面前,语气郑重,“户部关系国家财政根基,需得是能干、清廉、有担当之人执掌。”
“你这次治水,不仅工程完成得好,各项账目也清清楚楚,一文钱都用在实处,毫无贪墨浪费。这样的人,正是户部需要的。”
“臣若蒙皇上如此信任,定当竭尽所能,鞠躬尽瘁,不负圣恩!”沈隽意再次叩首。
“很好。”皇上满意点头,伸手虚扶,“明日朝会上,朕会正式宣布你的任命。你先回去准备准备,过几日便要到户部上任理事了。”
“臣遵旨。”沈隽意叩首谢恩,心中百感交集。
从皇宫出来时,暮色已浓,街灯次第亮起。
沈隽意坐在马车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户部侍郎,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虽然不是最高长官,但也是朝廷要职,掌管着国家财政的重要事务。
他一路沉思,马车不知不觉停在了自家府邸门前。
这是一座朴素的宅院,没有高门大院,没有朱漆铜环,只有简单的黑漆大门,门楣上连块像样的匾额都没有。
沈隽意向来不喜铺张,即便官位渐升,也始终保持着简朴作风。
他推门而入,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晚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姐夫回来了!”姜青檀刚从屋里走出来,见到沈隽意,眼眸不由一亮,连忙凑了过来。
“阿檀,你姐姐呢?”沈隽意卸下肩上的行囊,笑着问道。
“姐姐在厨房准备晚饭呢。”姜青檀笑着上前接过行囊,“我去叫她出来。”
“不用了,我自己过去就行。”沈隽意摆了摆手,径直向厨房走去。
厨房里传来碗筷轻碰的细碎声响,沈隽意走到门口,就看到姜映梨系着围裙,正在做饭。
“阿梨。“沈隽意轻声唤道,语气不自觉地柔和下来。
姜映梨转过身来,见到风尘仆仆的沈隽意,亦是眼眸一亮,旋即冲了过来,上下打量着他。
“瘦了!在外面奔波,吃得不好吧?”
“还好。”沈隽意笑了笑,抬手替她别了别鬓角的发丝,“家里怎么样了?”
“挺好的。这宅院前头才买下,也亏得你知道路……”姜映梨说道,“我还想着是不是要让阿檀在城门口等你呢!”
“出宫时,自是有大监告诉我,说是家里搬了地方,还让人送了我回来!”沈隽意扯了扯唇角,“不然,我还真是要闹笑话了!谁出去一趟,连家都找不到了……”
姜映梨弯起眉头,“那晚些让阿檀带你看看家里,你的东西都给你搬过来了……”
“不着急。”沈隽意走进厨房,看着灶台上炖着的汤,“在做什么好吃的?“
“炖了老母鸡汤,还炒了一个排骨,两个清淡小菜。“姜映梨一边说着,一边掀开锅盖查看汤的火候,“你先去前院洗把脸歇歇,饭马上就好。“
沈隽意点点头,转身出去,刚好碰见了姜青檀,被带去了净房。
等他洗漱完毕回到堂屋时,姜映梨已经把饭菜端上了桌。
三菜一汤,都是家常滋味,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三人围坐在方桌旁,姜青檀殷勤地给沈隽意盛饭,姜映梨则时不时给他夹些爱吃的菜。
虽然都是简单的家常菜,但在外奔波数月,能吃到妻子亲手做的饭菜,沈隽意只觉得格外香甜暖心。
“江南的堤坝都修好了?“姜映梨轻声问道,一边给弟弟和沈隽意都分别夹了块排骨。
“嗯,按时完工了,皇上很满意。“沈隽意简单说了几句工作,没有多提其中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