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玖玖 作品

第872章(第2页)

他的手很粗糙,满是茧子,但捧篮子的动作却很小心,眼睛里满含着泪水,声音有些颤抖:“沈大人,一定要收下,这是我家最好的红薯,专门给您的。”

“沈大人,这是俺婆娘连夜纳的布鞋,千层底,你穿在脚上,走再多路也不磨脚。”张铁牛挤了过来,怀里抱着两双布鞋,蓝布面儿上绣着简单的云纹,针脚细密匀称。

他黝黑的脸涨得通红,眼角有些发涩,说话时声音都带着颤音。

这些时日里,他跟着沈隽意学到了很多,不仅学会了如何修堤坝,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

在他心里,沈隽意不仅是恩人,更是师父。

“俺婆娘说了,”张铁牛继续道,“这鞋她从您来的第一天就开始做,每天晚上都要纳一会儿,就盼着有一天能给您穿上。现在您要走了,她昨晚一宿没睡,就为了把这鞋赶制好。”

“大人,这是俺家祖传的药膏,专治磕碰损伤,您收着,路上万一用得着。”一个老汉颤抖地递过一个小瓷瓶。

“这药膏是俺爷爷传下来的,用了几十年了,特别管用。”老汉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瓶子递给沈隽意,“你是好人,好人应该平平安安的。”

沈隽意看着这些物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暖的、涩的,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搅得他喉咙发紧,眼睑有些发热。

他比谁都清楚,这些东西,对寻常百姓来说有多金贵。

红薯是他们用来过冬的口粮,布鞋要费几宿的功夫才能做好,那药膏更是传家之宝,轻易不会示人。

可他们递过来时,都不眨一下眼睛,好像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

“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我领了,真的领了,但这些东西……我实在收不了。”沈隽意连连摆手,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动容。

“沈大人,您就收下吧!”石大叔往前一步,手里的布包攥得紧紧的,里面是几个煮熟的鸡蛋,还温乎着,“我们知道您不缺这些,这是我们的小小心意!您千万别嫌糙!”

“若不是您……我……我们哪里有今日……怕是早就被填在那泥土里,化作白骨了!”

说到这,他这心里就想起前段时日发生的那些事。

“是啊沈大人,”王二也跟着劝道,提着的陶罐里是腌好的咸菜,坛口用布扎得严实,“我们没啥值钱的,就这些土产。你要是不收,我们这心里,就跟空了一块似的,堵得慌!”

“沈大人,您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又给我们修了能挡住百年洪水的堤坝,”李三红着眼眶,声音哽咽,“我们啥也给不了您,就这点东西,您要是再推托,我们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啊!”

看着乡亲们眼里的恳切,那种真挚的情感就像寒冬里的炭火,烧得沈隽意心里滚烫。

他深深地看着眼前这些朴素而实在的面孔,每一张脸都写满了真诚和感激。

沈隽意喉头动了动,终是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好,我收,我收下。但不能多,一样一点,让我带着大家的心意就行。”

听到这话的瞬间,百姓们脸上绽开了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让周遭的一切都明亮起来。眼里的泪水还没干,就忙着往他手中塞东西,生怕落了自家的那份:

“沈大人,尝尝俺家的鸡蛋,黄儿特香!”

“沈大人,这腊肉是过年腌的,耐放!”

“还有俺家的酱菜,特地酿的,路上可以拌饭!”

沈隽意被这股热乎劲儿裹着,心里的暖流像河水似的流淌。他仔细挑选了几样贴心的——石大叔的鸡蛋,王二的咸菜,还有那瓶祖传的药膏,其余的都好说歹说让大家带了回去。

“乡亲们,”沈隽意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脸,他们的眼角眉梢都带着真切的不舍,他深吸一口气,“我虽然走了,但我也希望大家能过得好好儿的,安居乐业,平安喜乐。”

“沈大人,我们也永远忘不了您!”石大叔抹了把脸,泪水还是顺着脸颊往下流,“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这辈子,下辈子,我们都记着您的恩情!”

“沈大人,您路上可要保重身子,别太累着了!”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拉住他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却温暖得像团火,“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这些老百姓可怎么办啊!”

到了正式离别的那天,送行的队伍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从沈隽意的住处到城门口,整条街道都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沿街的屋檐下、墙根旁,挤满了男女老少。

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最前排,眼中满含着不舍;有怀抱婴儿的妇人,怀里的娃被挤得咯咯笑,她却红着眼圈,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有蹦蹦跳跳的孩子,手里举着刚折的柳枝,奶声奶气地喊着“沈大人”。

还有那些在工地上搬过石头、和过泥的汉子,都站得笔直,像守护堤坝的桩子,眼中满含着敬意和不舍。

当沈隽意的马车缓缓驶出府邸时,整条街道瞬间沸腾了。

“沈大人慢走!”

“沈大人保重啊!”

“沈大人一路平安!”

“沈大人,你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啊!”

一声声呼喊此起彼伏,像浪涛似的涌过来,震得人心都跟着颤。

有的人喊着喊着就哭了,抬手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的。

可没有一个人上前拦马车,他们都明白。

沈大人是好官,回到京都后,定然能够加官进爵,以后能帮到更多的人。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舍,就耽误了沈大人的前程。

沈隽意坐在马车上,车帘被他掀开一角,抬手向着两旁的乡亲挥手,眼眶亦是微微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