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玖玖 作品

第850章(第2页)

翰林院的学士们大多是饱学之士,如果真的让他们来鉴定,恐怕很难否认这道遗诏的真实性。

“鉴定?” 太后冷笑一声,“谁能保证这些学士没有被人收买?而且,就算字迹没有问题,又有谁敢保证这不是后人伪造的?”

“太后娘娘此言差矣,” 沈隽意反驳道,“翰林院的学士们都是饱学鸿儒,怎么会轻易被人收买?而且这道诏书所用的绢帛、印泥都是宫中的珍品,寻常人根本就无法仿制。”

“你倒是准备得很充分,” 太后冷冷地注视着他,“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

“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沈隽意不卑不亢地回应。

太后见他应对自如,油盐不进,心中更是恼怒。

她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威势,能够轻易压制住这个小小的沈隽意,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难缠。

“好,就算这道诏书是真的,” 太后话锋一转,“但哀家还要问,元祖皇帝立下这道诏书的时候,谢家还没有显达。如今百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这道诏书是否还具有效力?”

这一问更是刁钻。

确实,元祖皇帝立下诏书时的情况与如今大不相同,如果说这道诏书已经失效,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沈隽意沉思了片刻,忽然朗声说道:“太后娘娘,皇家金口玉言,怎么会有失效的道理?如果元祖皇帝的遗诏可以失效,那么历代皇帝的诏书岂不是都成了废纸?”

这话说得极为巧妙,直接将问题上升到了皇权的高度。

如果太后承认这道遗诏已经失效,就等于承认皇家的诏书可以随意更改,这对于皇权来说是极大的损害。

皇上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沈隽意的这一反击确实精彩,竟然将太后逼入了两难的境地。

太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她深深地看了沈隽意一眼,心中对这个年轻人的应变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你倒是伶牙俐齿,” 太后缓缓地说道,“但哀家还有一个问题 —— 就算这道诏书是真的,就算它还有效力,可你沈隽意又何德何能,敢代表谢家行使监察的权力?莫非你真敢说你是谢家血脉?”

这一问直击要害。

沈隽意虽然被定义为镇国公府的遗腹子,但究竟是不是谢家的血脉呢?这事儿谁也不好说。

在法理上也存在争议。

殿下的群臣纷纷侧目,等待着沈隽意的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沈隽意深深一揖,声音铿锵有力:“回太后娘娘,臣是不是谢家的血脉,自有谢家定论。”

“但微臣自会承老国公临终托付,秉承谢家的忠义传统,守护家国。臣怎么敢辜负这重托?”

“定论?” 太后抓住了这个词,不依不饶,“你流落在外多年,就凭借一张脸,就说什么血脉至亲。谢家的权力,怎么能交给一个外人?”

“太后娘娘,” 沈隽意昂首挺胸,大声说道,“自古以来,忠义的传承并不在于血脉,而在于一个人的品格。臣的一腔忠心,天地可鉴!”

“一腔忠心?” 太后讥讽地笑了,“如果真的忠心,为什么要挖出这道遗诏来搅动朝堂?”

“因为臣不忍心看到奸佞当道,忠良蒙冤!” 沈隽意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大殿中回荡,“元祖皇帝立下这道诏书,正是为了防止今天这样的局面!”

“你敢说哀家是奸佞?” 太后勃然大怒,身上的凤袍在她身后翻飞,如同翻涌的怒涛。

“臣不敢妄议太后,” 沈隽意不卑不亢地说道,“但臣敢说,凡是陷害忠良、颠倒黑白的人,都是奸佞!”

这话虽然没有直接指向太后,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殿下的群臣无不屏息凝神,生怕错过这场精彩唇枪舌战的任何一个细节。 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但她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就强迫自己恢复了冷静。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沈隽意,” 她冷冷地说道,“既然你这么能言善辩,那哀家最后问你一句 —— 你敢不敢在列祖列宗面前起誓,证明这道诏书是真的?”

这是太后的杀手锏。

在太庙起誓,是最为严肃的仪式,如果有虚假,不仅会遭到天谴,更会被万世唾骂。

沈隽意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臣愿意!不仅愿意在太庙起誓,更愿意以性命担保这道诏书真实无误!”

“好!” 太后厉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即刻前往太庙,当着列祖列宗的面,看看究竟谁对谁错!”

皇上看到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知道已经无法调和,只能点头同意:“既然如此,朕也陪同前往,亲眼见证这场对证。”

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金銮殿出发,前往太庙。

太庙之内威严肃穆,历代皇帝的牌位整齐排列,香烟缭绕,透着一股庄严神圣的气息。

太后跪在元祖的牌位前,声音微微颤抖:“列祖列宗在上,今日有人拿着所谓的'遗诏'来搅动朝堂,臣妾请求神灵显灵,辨明真伪!”

沈隽意也跟着跪下,高举双手,郑重地说道:“列祖列宗在上,臣沈隽意愿以性命起誓,手中的这道遗诏确实是元祖真迹,绝无半点虚假!如果有欺瞒,甘愿受天谴!”

他的话音刚落,太庙内忽然狂风大作,烛火摇曳不定,仿佛连祖宗的神灵都被这场激烈的争论所惊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面传来:“老臣有话要说!”

众人纷纷回头,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太庙的中央。

“是他……”

有官员小声地窃窃私语,“这是先帝时期的老太师,如今已经告老还乡很多年了.”

老太师走到牌位前,颤颤巍巍地跪下:“启奏陛下,老臣当年曾经在先帝身边侍奉,亲耳听到先帝提及过这道遗诏。先帝曾经说过,元祖皇帝确实给谢家留下过特殊的恩诏,只是一直没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