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第2页)
“臣明白。”沈隽意郑重颔首。
“还有一事,”皇上似想起什么,“朕担忧秋太后会暗中作梗。她对此事的了解远超朕的预料,断不会坐视秘密公之于众。”
李尚书蹙眉:“那我等当如何应对?”
“对外宣称,沈爱卿是前往江南办案,”皇上道,“实则绕道回镇国公府,如此便可引蛇出洞,察觉太后耳目。”
“妙计!”楚元化赞叹。
待所有细节安排停当,天色已然破晓。皇上起身欲行,临行前又对沈隽意道:“沈爱卿,望你铭记,无论发现何种秘密,皆应以江山社稷为重。有些真相固然重要,然何时公开,亦同等关键。”
“臣明白陛下深意。”沈隽意深深行礼。
皇上满意颔首,遂带随从离去。
众人目送圣驾远去,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深知,接下来的行动将牵动无数人的命运,甚至可能改写朝堂格局。
“沉大人,”李尚书轻拍沈隽意肩头,“此去任务艰巨,务必多加小心。”
“多谢李大人,臣省得。”沈隽意目光坚定,“无论如何,臣定要查明真相。”
楚元化亦上前道:“沈大人放心,臣必拼死护你周全。”
“有劳楚大人。”沈隽意拱手致谢。
凌降曜走到他面前,深深鞠躬:“表弟,此次臣定当戴罪立功,赎清前愆。”
沈隽意扶起他:“表兄,过往之事不必再提。眼下最重要的,是同心协力完成此任。”
三日后,沈隽意一行人悄然离京。
对外只宣称,沈隽意是前往江南查办案件。而实则,他们绕道向镇国公府旧址而去。
这座曾威震天下的府邸,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夕阳余晖洒落,更显萧索凄凉。
“不想竟又回到了这里。”沈隽意立于府门前,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是啊,物是人非。”楚元化亦叹道。
凌降曜望着眼前的残垣断壁,心中满是愧疚。若不是他的贪念与嫉妒,镇国公府何至落得如此境地?
“走吧,先入内查看情形。”沈隽意收敛心神,引众人步入府中。
府内建筑大多尚存,却已积满尘埃。花园里的花草早已枯萎,处处透着荒凉。
“密室便在后花园的假山之下。”沈隽意引众人来到假山前。
这座假山果然非同寻常,石块排列井然有序,隐隐透着古老阵法的韵味。
“确是奇特,”楚元化仔细观察假山结构,“这些石块的排布绝非随意为之。”
沈隽意行至假山某处,依着记忆中老国公所授之法,轻叩几块特定的石头。
随着他的动作,假山发出轻微的轰鸣声,缓缓分开,露出一道幽深的通道。
“竟真的打开了!”凌降曜惊叹。
通道口正刻着那行古篆——“血脉相承,天命所归”。
“看来找对地方了。”沈隽意点燃火把,“走,下去一探究竟。”
众人小心翼翼地沿石阶而下。通道极深,两侧墙壁刻满了古老的符文与图案。
行约一刻钟,众人来到一处宽敞的地下大厅。
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石台,其上摆放着诸多古老器物。而最醒目的,是石台中央一只金色的匣子。
“这便是老国公所言的密室。”沈隽意走向石台。
匣子上刻着繁复的花纹,侧边还有一行小字:“谢氏传承,皇恩浩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只见内中放着一卷黄绢与一块玉佩。黄绢上字迹密密麻麻,玉佩则雕着龙凤呈祥的图案。
“这是何物?”楚元化好奇问道。
沈隽意展开黄绢,就着火把细细阅读。随着目光移动,他的脸色愈发震惊。
“怎么了?”凌降曜见他神色异常,忙问。
沈隽意猛地抬头,声音发颤:“这……这是元祖皇帝的亲笔诏书!”
“诏书中写了什么?”楚元化急切追问。
“诏曰,谢家世代忠良,功勋卓著,特赐铁券丹书,世代免死。”沈隽意继续读道,“更言及,若朝中奸佞当道、皇室式微,谢家当有监督皇家、匡扶社稷之责。”
这内容令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这相当于赋予了谢家监督皇室的权力!”楚元化失声惊呼。
“不仅如此,”沈隽意接着读下去,“元祖还在诏书中明言,谢家军的真正使命并非对外征战,而是守护王室血脉纯正,防止外戚专权。”
此言一出,众人更是震撼——原来谢家军的存在,竟是为了制衡外戚势力!
“难怪秋家非要将谢家置之死地,”凌降曜恍然大悟,“有了这道诏书,谢家便有了对抗太后势力的法理依据。”
“正是,”沈隽意颔首,“这也解释了秋家为何处心积虑构陷我等——他们不仅欲夺军权,更要销毁这个威胁其权势的铁证。”
楚元化手捧圣旨,感慨道:“元祖当真是深谋远虑,竟提前预见了外戚专权的隐患。”
“如今问题来了,”凌降曜面露忧色,“这道诏书该如何处置?若公之于众,朝堂必定动荡不安。”
沈隽意亦陷入沉思。这道诏书分量太重,一旦公开,不仅会撼动当前政局,更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
“依臣之见,当先奏明陛下,由圣上定夺。”楚元化建议道。
“不错,此事干系重大,非我等所能决断。”沈隽意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地面忽然传来隐约的震动,似有大队人马正在逼近。
“不好,有人来了!”楚元化警觉道。
“快,撤离此地!”沈隽意迅速将圣旨与玉佩收好,引众人向通道口奔去。
然他们刚至通道口,便见一队黑衣人蜂拥而入。
“沈隽意,你果然在此!”为首的黑衣人摘
“你为何会在此?”沈隽意惊问。
“哼,你以为你们的行踪能瞒得过谁?”秋景明冷笑道,“太后早已料到你们会来此寻密。今日,你们谁也别想活着出去!”说罢,他挥手示意手下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