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西下士 作品

第479章 大明服饰大创新!

【崇祯十八年深秋,朱由检在检阅禁军时,发现半数士兵的棉衣棉絮外漏,布料薄如蝉翼。回宫后,他将一件破损的棉衣扔在工部案头:“寒冬将至,将士戍边却无保暖衣甲,成何体统?限十日之内,研制出耐穿保暖的布料!”】

【工部衙门内,争吵声震得房梁簌簌落灰。】

【老织匠孙德顺拍着老式腰机怒吼:“棉布织造千年未变,加棉加厚便是,改什么改?”】

【从江南来的机织匠人陈阿巧轻抚绸缎反驳:“寻常棉布易磨损,若用提花机织出双层布面,中间填充新棉,保暖又耐穿!”】

【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展开图纸:“欧洲有种‘法兰绒’,羊毛织成绒毛面,触感柔软且御寒。”】

【首次试验在风雪夜进行。陈阿巧的双层棉布僵硬如板,活动不便;汤若望试制的羊毛布奇痒难耐,士兵穿后直挠脖子。孙德顺举着传统棉衣冷笑:“我就说,老祖宗的手艺最靠谱!”】

【“再试!”浑身落雪的朱由检突然现身,“棉布加柔韧纤维,羊毛混蚕丝,孙师傅你的老手艺也该见见世面了!”】

【转机出现在布庄老板娘柳如烟的抱怨中。“这些布料虽保暖,可颜色暗沉,哪有姑娘家愿意穿?”她捏着土灰色棉衣皱眉。】

【染坊学徒阿青眼睛一亮:“我在山里见过蓝草,汁液能染出鲜亮的青色!若再加入明矾固色”】

【陈阿巧拍手道:“用提花机织出暗纹,再染色,既实用又美观!”】

【改良后的“御寒锦”横空出世。双层棉布中夹着羊绒絮,提花暗纹若隐若现,经蓝草染色后呈现出水波般的靛青色。】

【“轻便保暖,还如此好看!”试穿的女官忍不住转圈,“就是这染料,洗几次会不会掉色?”】

【新问题接踵而至。】

【“这布料虽好,可蓝草产量有限!”农户愁眉苦脸,“根本不够供应!”】

【富商家眷却挑剔:“平民都能穿的颜色,如何彰显身份?”】

【工坊内,众人再次各显神通。】

【阿青带着学徒踏遍山野,发现茜草可染红色,栀子果能制黄色;汤若望引入欧洲的化学固色剂,染出的布料经久不褪;陈阿巧则发明“双色提花机”,织出的布料自带渐变效果。】

【这场纺织革新迅速风靡全国。】

【“客官,试试新出的‘雪花绒’!”布庄伙计举起雪白的羊毛织物,“混了兔毛,柔软不扎人,做冬袄最合适!”】

【杭州西子湖畔,诗人们穿着靛青色提花长袍吟诗作对:“此衣既挡风霜,又衬文人风骨!”】

【更令人意外的是,纺织革新催生了新职业。】

【“织补匠!我这提花衣勾了线,快救救!”】

【“您瞧好了!”年轻匠人掏出同色丝线,“用‘双面织补法’,保证看不出痕迹!”】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

【“陛下,民间女子衣着过于艳丽,有违礼制!”礼部官员痛心疾首,“尤其那渐变之色,实乃妖异!”】

【朱由检把玩着染成明黄色的布料,笑道:“比起礼制,朕更在意百姓能否温暖过冬。但可规定,皇室专用色民间不得僭越。”】

【在这场纺织革命中,意外的创新不断涌现。】

【“师傅,能不能做件雨天不湿的衣裳?”行商问。】

【陈阿巧将桐油熬制后涂在布料表面,制成“防雨油绸”:“下雨时穿它,水珠一滚就落!”】

【“我想要件干活时不怕磨损的!”码头工人喊道。】

【孙德顺用粗麻混着铁丝,织出“耐磨工装布”,结实程度能抵御石块刮擦。】

【隆冬腊月,京城布庄前挤满了人。“掌柜的,这‘雪花绒’虽好,可裁剪太费布料!”张寡妇攥着铜板,看着昂贵的价签直叹气,“能不能做些省料的款式?”】

【陈阿巧正巧路过,盯着张寡妇补丁摞补丁的短袄,突然拍手:“有了!将传统长袍改成上下分裁的‘改良袄裤’,既省布又方便劳作!”】

【消息传到皇宫,朱由检却皱起眉头。】

【“陛下,女子着裤装成何体统?”礼部侍郎跪在丹陛前,“古有‘男女异服’之礼,此风断不可长!”】

【朱由检把玩着陈阿巧进贡的袄裤样品,布料上精巧的双面提花在烛光下流转:“朕看这衣裳利落实用,总好过百姓因省料而受冻。传令下去,举办‘万民裁衣大赛’,看谁能设计出更便民的款式!”】

【裁衣大赛的告示一贴出,工坊内外热闹非凡。】

【老裁缝赵德才不屑地哼道:“衣服哪有这么多花样?宽袍大袖才是正统!”话音未落,学徒阿福就举着纸样跑来:“师傅,您看我改的‘连帽披风’,加个兜帽既能挡风又省了头巾!”】

【汤若望也带着图纸凑热闹:“欧洲有一种‘束腰外套’,用皮带调节松紧,一件能穿多年。”】

【参赛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农家女秀兰的“多袋工装”,衣摆暗藏八个口袋,装种子、放镰刀都方便;西域商人带来的“可变形长袍”,拆开暗扣就能变成短衫;最绝的是小乞丐狗剩的设计——用碎布拼接的“百纳棉衣”,内衬可拆卸,春秋冬三季都能穿。】

【然而,新款式的流行也引发了矛盾。】

【“这些奇装异服,害我绸缎庄生意冷清!”柳如烟在行会里哭诉,“那些提花布衣、改良袄裤,价格便宜又耐穿,谁还买绫罗绸缎?”】

【陈阿巧却胸有成竹:“柳娘子何不换个思路?用绸缎做内衬,外搭耐磨布料,做成‘双面穿华服’,既显贵气又实用!”】

【在争论声中,纺织业的边界不断拓宽。】

【染坊推出“四季套色”服务:春樱粉、夏竹青、秋枫红、冬雪白,按季节定制专属染料;裁缝铺挂出“量体神器”——竹制可伸缩软尺,搭配黄铜刻度,尺寸精确到分毫;更有匠人发明“自动锁边机”,转动曲柄就能快速缝合布料边缘。】

【变革甚至渗透到特殊行业。】

【“大人,我们捕快整日奔跑,衣服总被荆棘划破!”捕头摸着破洞百出的制服。】

【孙德顺立刻研制出“荆棘克星布”,在粗麻中混入坚韧的藤丝,刀剑劈砍都难留痕迹。】

【戏班子也来定制“夜光戏服”——在染料中加入研磨的萤石粉末,舞台灯光下流光溢彩。】

【当元宵花灯亮起,京城街头的景象焕然一新。】

【姑娘们穿着绣着暗纹的改良袄裙,腰间挂着小巧的针线包;书生们的长袍下摆暗藏夹层,可随时取出书卷;孩童们追着跑着,身上的百纳棉衣随着动作发出细碎声响。朱由检站在宫墙之上,看着这场由布料掀起的生活巨变,轻声对身旁太监说:“原来一针一线里,也藏着治国安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