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蓝花 作品

第九十七章 为谁而鸣

    钟声隔世而至,无远弗届,为天地所知。

    玄都之上。

    那位曾在白南明身死时扫地的年轻道士,不再低垂着脑袋,抬头望向远方的天空。

    今天这边的天气很好,不似神都,是万里晴空。

    阳光很是温暖。

    年轻道士忽然想起,好些天前来拜访天道宗的那位前辈,想着对方提出的那个请求,叹了口气。

    那时的他什么都没答应,始终坚持强调百年前战败后的那个立场。

    ——天道宗封山不能出。

    世间事,与此间毫无关系。

    哪怕人间浮沉。

    然而听着远方传来的钟声,年轻道士很是遗憾,知道这种坚守很快将会成为过去,而天道宗将要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恐怖代价。

    然后,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痛惜与难过的情绪,因为钟声不复悠扬,骤然沉重与嘶哑。

    他无可奈何地叹息了一声,满是唏嘘。

    ……

    ……

    百年时光转瞬即逝,大秦与道门决战于玄都之下的事实,早已为如今世人所熟知。

    在后来人的眼中,史书上给予他们最深刻印象的不是白皇帝,更不是长公主殿下和道休大师,甚至不是被誉为魔主的那位道主。

    让世人为之生出无限向往的是晨昏钟。

    更准确地说,是那一句话。

    ——钟声起时,天光为之而倾转。

    时至今日,仍有无数修行者因为这句话而心向神往,沉醉不能自已。

    史书上描述的那个事实,不知道曾被多少人竭尽所能地想象,恨不能以此身梦回当年,亲眼见证。

    在很多人的眼中,那或许就是修行的终点所在。

    然而当钟声再次响起,落入曾经为此而魂牵梦萦所辗转反侧的那些人耳中时,他们依旧下意识认为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幻觉。

    直至一切真实不虚。

    身在长街之上的万守义听着钟声,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世界,不知所措。

    为天劫余波所倾塌的无数亭台楼阁,似是踏入不可见的时光长河中奋力前进,逆流行舟,直到回到往昔岁月。

    碎裂的砖石依循着跌落的轨迹行在复还的道路上,砌成与过往毫无区别的那一堵墙,仿佛还能听到孩提们遗忘在墙后的欢快笑声。

    燃烧着的梁木与火焰悄无声息道别,重新飞回楼阁之中,还是旧时光里的栋梁,静静注视着大人们齐聚一堂,为家族之未来而忧心忡忡。

    酒楼里那一桌被打翻的红汤火锅,悄无声息地回到应有的位置里,再一次沸腾起来,红椒的沉浮里是还没有老去的鸭肠?

    于是涂满长街的鲜血有了归处,颤动着回到碎裂的断肢当中,带着与之一并出现的哀嚎声回到那个人的身上,只不过……这人如今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

    在这些画面真实出现之前,万守义再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这居然能是事实。

    他回忆起数年前万家曾经试图把晨昏钟占为己有,心情骤然无比复杂。

    就在这时,他的眼前忽然出现无数光点。

    那不是天劫。

    是落在今日的雪。

    无数落雪正在逆流而上,重回穹苍。

    在金黄色的阳光照耀之下,彷如千万粒光尘,无比神圣。

    那是一种令世人沉默无言的大美。

    那是一个让世人无比动容却偏不能大笑且歌唱的静穆世界。

    ……

    ……

    那条深巷。

    自在道人站在血与火中,感受着无法被抹去的痛楚。

    但他的神情并不痛苦,平静中流露出一种得偿所愿的幸福。

    他抬起失而复得的双手,动作缓慢而认真,抹去脸上其实不存在的鲜血,让眼前的世界得以清楚。

    他望向站在不远外的那个年轻人,不知道该欢声而笑,还是纵声而哭。

    直到他回忆起身在这个世界里,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唯有满怀遗憾地放弃。

    最终,他的嘴唇微微颤动着,说不出声地说了一句话。

    “这就是晨昏钟吗?”

    ……

    ……

    皇后娘娘眼帘微垂。

    在这一刻,她很自然地想通了很多的事情。

    过往的那些不解,都在此刻有了答案。

    于是,她抬头望向天空。

    她心想,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

    ……

    天穹下,未央宫前。

    世间在修行路上走得最远的那些人,都已在此。

    对那道隔世而来的钟声,理所当然也是在场众人感知的最是清楚。

    在这个壮丽的静穆世界中,他们是唯一有资格发声的存在。

    一道叹息声响起。

    来自王祭口中。

    “你终究还是忍不住吗……”

    他带着憾意说道:“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道休说道:“选择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至少能给人带来意义。”

    司主沉默不语。

    白皇帝的神色不再是茫然,莫名平静。

    仿佛钟声响起的背后叙说着的那个事实,对他来说并不是意外,不值得他为之而错愕。

    他的目光落在余笙身上,感知着那不再流失的生机,眼中却无半点喜悦可言,依旧是悲凉。

    “那就再聊聊吧。”

    余笙的声音如常温和,轻快,不见悲伤。

    她望向司主说道:“我知道你能说服自己,但我还是想要告诉你,盈虚归根结底就是因你而死,无论你有再多的理由,这个事实也不会遭到改变。”

    司主说道:“为国事,自是问心无愧。”

    余笙对此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我没猜错,你之所以在近乎尘埃落定时再出现,是因为你一直在看着他,想要看他怎么选择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谁都知道话里的那个他是谁。

    王祭眼神微变。

    司主沉默。

    如果他真的不抱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又怎会在那滔滔江流外静立多时,眼角的余光始终停留在那片孤崖之上?

    这是谁也无法确定的事实,有的都是推测,但这已经足够。

    余笙看着他,认真说道:“何必让自己活得这般辛苦?”

    司主笑了,笑容万般感慨,说道:“的确活得不怎么轻松。”

    余笙说道:“那就去死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语气依旧是温和的,听不出怨毒。

    仿佛先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幻觉。

    司主道了声好。

    这一次是他的誓言。

    与百余年前道门于玄都之前战败,天道宗不得不许下的封山之誓那般,纵使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也无法遗忘。

    想要破誓,要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