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便是院士来了,都得甘拜下风!(第2页)
不过,这却无法对许秋构成威胁。
他在骨科大赛就已经吊打傅元魁等一众顶尖天才。
真实实力,比起很多大教授都不一定差多少。
如今也仍旧在他的舒适区内。
“后路椎板切除。”
许秋开口,同时手中的骨凿落下。
3mm的骨凿,以极快的速度将C3椎板磨成了透明状。
直到此时他才换成神经剥离子,轻轻一扣,触之即碎。
这一步的优势不言而喻。
常规的椎板咬除,用的都是咬骨钳,即便力度控制再精准,都必然会导致不可控的震动。
而这一震动会让病人本就不妙的颈髓情况变得更糟。
然而许秋却采取了一个迂回手段。
先用骨凿把椎板一点点挫成了蛋壳厚薄。
最后一触即碎。
这个过程,颈髓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而这还没完。
硬膜内血肿清除,尽管手术器械常规配置了自动牵开器,然而最终许秋却是左手持湿棉片轻推脊髓,利用表面张力形成操作空间。
而后避开后正中静脉,显微剪四十五度斜行切开硬膜……
至于摘除血肿的手法就更是微妙了。
许秋没有用常见的吸引器。
而是要来了一个5ml的注射器枕头,外边裹上了硅胶膜。
这种自制的吸引器,最大的优点就是吸引力道、吸引量都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中。
而且更加轻柔。
此时所有人都已经有点傻眼了。
精妙的手术技巧、技艺层出不穷也就罢了。
怎么这会儿还自制器械了?!
……
许秋的手术做的极快。
很快,就完成了保命、清创,来到了最后的功能重建阶段。
而到这里,才是许秋完全展现手术实力的时候。
针对语言区的代偿,许秋着手做Broca区周边血管网的重塑。
说得简单一点,所谓的重塑其实就是“颞浅动脉-皮层动脉端侧吻合”。
操作并不难。
然而众人看到许秋那繁复的手法时,却一个个都震撼得几乎要五体投地。
屏幕中,许秋的动作看似简单。
无非就是左手定位、右手持针缝合。
然而仔细看却能够发现,即便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许秋持针的角度都恒定在六十度左右,而且每一针都靠腕部旋转穿入,针距、边距更是保持得堪称完美。
当然更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许秋的速度。
国际领域,此处的端侧缝合,平均是二十二秒一针。
威格和林晓阳在做类似的缝合处理时,差不多也需要十五秒钟才能落下一针。
但在许秋手里,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七秒钟!
这个速度,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而随后许秋的处理同样也精妙。
针对脑脊液漏,许秋取了厚度差不多零点三毫米的颞肌筋膜进行自体筋膜修补。
连续锁边缝合,每一针都保持着零点五毫米的针距,张力分布极为均匀,教科书级别的手术也就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
仅仅花费十七分钟时间,许秋的手术就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结束。
直到许秋放下手术刀,所有人才猛地惊醒过来。